浙江温岭巧用“金角银边”,推进举步可及的民生实事

   白天,风光秀丽的温岭泽国镇丹崖山,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临近傍晚,丹崖山脚亦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原本一入夜便寂静下来的丹山村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我们的健身广场有1200平方米,自去年建成后利用率很高,不仅本村,还有很多外村人前来运动出汗。”村主任林信福一语道破玄机。除了这片利用荒地建造而成的健身广场,丹山村一条规划总长约1500米的环山绿道同样受到热捧,早起晨练、饭后消食悄然成为村里的新时尚。“多亏了市里的政策扶持,让村里的‘犄角旮旯’摇身一变成为了‘香饽饽’。”
   林信福口中的政策,便是自2013年起陆续出台的《温岭市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温岭市“拆后利用”建设全民文体设施实施办法》和《温岭市全民健身苑提档升级工程实施意见》。截至2021年,共建成村级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多功能运动场等运动场地设施338个,有效地补足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公共体育设施短板。今年,“全民健身工程”更是成功入选温岭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市将在一年内投入经费1400万余元,再建83个体育设施建设类项目。与往年相比场地种类更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泛。
   “今年村里建设体育场地的积极性尤其高涨,仅我们镇就上报了23个项目。”大溪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阮赛赛告诉记者,镇里会同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经过前后共三轮的实地勘查,最终共有20个项目获批。“目前已经在建16个项目,分别落户在15个村,另有4个村将建8000平米以上的健身广场。大溪镇常住人口超16万人,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建成后的体育场地场地设施不仅进一步缓解村民的健身需求,也为外来人口更快融入本地社群架起一座桥梁。”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为了更好回应群众健身需求,立足适应温岭体育事业发展愿景,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还重新制定《温岭市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施办法》。“‘新办法’的制定是因为此前三个办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群众高品质的健身需求,补助经费也已经跟不上现有的物价水平。该实施办法的制定基于温岭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有助于提高基层申报和建设体育场地的积极性,同时也在资金、场地等方面打破政策上的壁垒。”陈贤杰告诉记者,虽然新“办法”还未正式获批,但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在项目把关和推进中已开始试行。每一项体育设施项目的建设扶持资金都提高了,项目申报对象和建设主体也在不断扩大。“之前政策都向镇、村倾斜,现在工业园区、小区、商超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可参与项目申报,多元化的建设方式,有助于温岭市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绿动融合、数步可及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断促使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提质增量、提量显效,为温岭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中等城市贡献体育力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