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之下,浙江体育人筑起了“战斗堡垒”

  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给浙江多地带来暴雨。连日来,浙江省体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做好防汛防台工作。
  “烟花”无情,场馆暖心
  台风“烟花”来袭,全城未雨绸缪。各大体育场馆按要求闭馆,并在排查隐患、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转移安置群众提供“一个温馨的家”。
  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成立防台临时联合指挥部,自7月23日晚间起组建应急值班人员20多人24小时值守。针对黄龙区域亚运场馆改造施工人员居住在临时活动板房的情况,黄龙体育中心提前部署,将全部工程施工人员共350人转至体育场西区,并对活动板房进行停水、断电和封闭管理,防止人员折返造成安全隐患。自25日起,黄龙区域停车泊位实行免费停车,直至应急响应等级下降,目前已免费停放车辆近700辆次。舟山是此次台风第一登陆点,由黄龙体育中心委托管理的舟山体育馆作为舟山当地安置点,共安置避灾人员899人。
  绍兴也是此次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市,绍兴市奥体中心紧急启用应急避灾点,开放会展馆、训练馆和体育馆给工友们使用。在开放开水房、淋浴房的同时,还开足空调,准备了3台电视机。“这已经是绍兴市奥体中心第二次启用抗台应急避灾场所了,不过这次来的工人规模更大,有3000多人,是第一次的10倍之多,还好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如果其他外来务工人员有需要,我们会继续接待。”绍兴市奥体中心副主任尹铁雄介绍,中心还安排了10多名安保人员来保障工人们的安全。
  湖州市也迅速开启体育场馆作为避害安置点,安置2100名农民工至湖州市奥体中心。规范防疫、免费供水、准备移动厕所、志愿者24小时服务,体育人在防台防汛的关键时刻为他们筑起坚强的“战斗堡垒”,让转移群众在体育场馆临时安置点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眼下,正值东京奥运会期间,许多转移群众反映利用手机观看流量不够,不少体育场馆都贴心地在体育馆里架起了电视、装好了无线网络,方便大家在避灾的同时为中国队加油助威。
  此外,各大体育场馆也纷纷发出公告,暂停场馆开放,返还预定费用。
  防范在前,停赛停训
  台风来袭,正在浙江备战全运会的运动健儿们如何训练?宁波象山是此次抗台的前线,据浙江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徐小梅介绍,象山亚帆中心于7月22日就召开防汛抗台会议,严阵以待,轮流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查,对象山基地安全生产进行隐患排查,并实时关注台风动向,共同抗击“烟花”。
  所有教练艇安全上岸,训练备战船只拆卸进库;基地树木、空调架、太阳棚等用绳索固定;配备防汛抗台物资蜡烛、手电筒、绳索、雨衣若干;食堂备足三天供应的食材,包括饮用水;检查发电机,保证安全使用;检查泄水排水设施,保持其顺畅;嘱咐运动员、教练员关好房间门窗,防止刮落,并要求运动员除训练体能外,一律不得外出。
  浙江省体育局第一时间发布通知,加强值班备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台风影响期间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对存在安全风险的赛事,提前发布取消或延期举办的信息公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驻局纪检监察组领导也亲自率队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形成合力,保障各运动训练单位万无一失。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