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徐州市体育工作会议召开

    2月4日立春,徐州召开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把体育作为“顺应人民群众生活新期待”的民生幸福工程,大力弘扬徐州省运精神,切实深化改革创新,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巩固体育创强成果,全面启动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又要做好“特色动作”——努力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推动徐州体育事业在更高的起点上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明确,2015年徐州体育要重点做好八项工作:一是强化体育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促使体育工作重点向制定政策、加强管理、提供服务等方面转变,理顺体育部门和体育社会组织的关系,加大体育社团扶持力度,让社会组织成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重要力量。二是加快建设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紧抓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机遇,根据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指标体系,制定市、县同创示范区实施方案,确保2015年市区及60%的县(市)建成,再用一到两年时间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大力完善城乡全民健身设施,进一步提升“10分钟体育健身圈”,深入推进“医保健身一卡通”和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28000人以上,晨晚练健身站点达到4800个以上,建设5个省、市体质监测健身指导站;加快开发徐州健步走手机云平台服务系统,重点推广徐州市自行编创的徐州广场舞,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联赛、武术进校园等活动计划,扶持10个市级品牌赛事。三是走出竞技体育集约发展新路径。更新青少年体育发展理念,改革创新训练管理体制,实施市队县办、校办、企办等多种模式,优化运动训练项目布局,强化教体融合振兴三大球,逐步推广项目文化,形成体育文化传播、青少年体育培训、青少年体育联赛等综合发展体系。四是促进体育产业新发展。研究出台一系列体育产业发展扶持优惠政策,促进中央、省各项体育产业扶持政策落地,力争《徐州市“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点专项规划,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事业。积极培育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制造业、赛事表演业等优势产业群,新增1-2家省级以上体育示范基地(单位)。依托奥体中心等优良场馆设施,引入电商平台参与场馆服务,打造“以体为主、多元发展”的新型体育服务业综合体。五是建立体育竞赛新体系。突出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重点,结合地方人文特点和项目优势,构建层级衔接有序、地方特色突出、广受市场欢迎的竞赛体系。借鉴南京青奥会和第十八届省运会成功经验,制定市运会改革总体方案,优化比赛项目和组别设置,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办好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等高水平赛事,加大品牌赛事打造力度。六是努力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的意见,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研究制定名城建设指标体系、工作路径和保障措施,切实加快建设步伐,今年重点实施好武术进“体育中考”和武术段位制基地建设,确保两年取得明显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七是推动各项体育工作齐头并进。制定《徐州市公共体育设施条例》实施细则,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使用各项规范落到实处;积极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重视行风热线和政府12345平台建设,认真处理市民通过各类渠道反映的问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主动接受各级各类监督;不断丰富完善宣传工具和宣传手段,深入挖掘、整理、推广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民间体育,建立体育文化遗产档案和保护名录,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打造体育文化精品工程。八是绘制体育改革发展新蓝图。科学编制“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认真抓好顶层设计,明确体育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主动联系配合有关部门,围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竞技体育集约发展、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体育产业政策完善、体育社团组织改革等方面深入调研,形成意见办法,迅速组织实施,以新思路推动新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