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阳光下的体校生
过去的2014年,苏州市的体育健儿们在青奥会、省运会上摘金夺银,创造了辉煌成绩,而这些创造辉煌的健儿大多都是95后甚至00后的小将,他们几乎都是一边训练比赛一边还在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有个共同的称谓——“体校生”。近日,晚报记者专程走访了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走近这帮孩子的生活,揭开赛场之外健儿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位于苏州西北部的相城区生态园绿荫环绕,水网交错,一派静谧的自然风光,被誉为苏州体育健儿摇篮之一的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就坐落在这秀丽的湖光山色之中。“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苏州市振吴中学”和“苏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是学校门口的三块牌子,分别是中专部、初中部、小学部的名称,其中小学部成立于1956年,至今已有59年历史。
德育
温情感化,细语润心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体校的孩子很早就开始独立的寄宿制生活,离开了父母的管教会变得桀骜不驯,不受控制,而事实上,在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校长、老师们眼里,这些孩子单纯,听话,自立早。“学生们的文明礼貌意识很强,走在校园里,看到老师们走来,距离还有十几米就招手问好了,远远地就看到他们青春的笑脸。”校长蒋晓平说道。其实这样的情景在学校里很普遍,练体育的孩子大多十分开朗,心态和心理素质可能也强于同龄人。
体校的孩子比同龄人更早开始独立生活,并且一个月只有2天假期,春节也只有3天假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训练,学习。孩子们很早就离开家长的庇护,很多时候体会不到来自家庭的关爱,这时候学校的老师们就担当起临时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想方设法关爱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来自长辈的温暖。“有的孩子来的时候个子还够不到打饭的台板,我们老师就抱着他们让他们看好菜色,然后为他们打饭。”教导主任周桃英说。
说起和学生的故事,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有几段印象深刻的回忆。初三年级组长、语文老师朱晓敏就曾用一个苹果感化了一位原先不爱学习的孩子。排球队的张同学之前成绩不太理想,长期不做作业,有些自暴自弃的感觉。一天中午朱老师把他留下来补作业,过了12点,两人都已经饥肠辘辘,朱老师问那位同学饿不饿,他看了看老师,微微点点头,朱老师随即削了两个苹果,递给他一个:“你看我们大家都没吃饭,老师也陪着你饿肚子,来,吃个苹果吧。”令她诧异的是那位同学流下两行热泪,一个劲儿地道歉:老师我错了,不该不做作业。”“从那以后,他也更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原来他有一个成绩出色已经考上大学的哥哥,从小在哥哥的光环下让他有种自卑感,以至于学习上自暴自弃。朱老师了解情况后,就有意识地发掘这个孩子身上的亮点,多给他机会做擅长的事,比如背古诗、做劳动,让他渐渐有成就感,从此之后这位同学在学习上都非常配合。“最重要的还是和学生交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朱老师还介绍,文化课老师们经常到训练场观看大家训练,还和教练们交流,对孩子们的性格特点有一个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智育
因材施教,聚沙成巨塔
体校的学生往往文化课成绩是不被看好的,但是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们却在文化课上创造了不小的奇迹。初中部的振吴中学连续两年每年都有两位学生保送进入苏高中,中考高分更是年年有突破,总成绩500分以上的考生每年都有十几位,2011年更有学生考出了613分这样对于普通初中的学生来说都很高的分数。中专部的高考单招升学率也逐年上升,每年都有60%的学生进入苏大、南航、浙大等综合性大学和北体、上体、南体等体育类专业院校。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全体师生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是聚沙成塔的积累。
体校的孩子训练任务重、外出比赛多,真正在校进行文化学习的时间较为分散,这是他们与普通学校孩子最大的区别,也是老师们教学中最大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的老师们独创了一套辅助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出去训练比赛,课本、习题册也一并随身携带,而老师们将知识点、重点难点梳理,制作出学案让他们带着,并且外出过程中师生用微信、QQ等方式随时保持着联系,经常会有学生主动询问上课进度以及自学中遇到的难题。
教导主任周桃英透露,在文化课教学上老师们的另一法宝就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每一位任课老师手头都有大大小小好多名单,哪些同学在这门课程上需要提优,哪些同学还需要抓基础,哪些题哪些同学已经掌握好了,哪些同学还需要再讲解一遍,老师们心中都有一本清清楚楚的名单,根据不同同学的情况有针对地进行分类指导,最大可能地激发大家的潜能,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提升。
为了让孩子们文化课的学习不那么枯燥,老师们也想方设法通过开展各类有意思的课程活动来提升大家的学习兴趣,挖掘潜力,各门学科都有相应的学科竞赛活动,比如语文的汉字听写大赛,数学的解题竞赛,英语的朗诵比赛、小品比赛、音乐剧比赛,历史红歌比赛、政治漫画比赛等等,寓教于乐。通过这些活动,也让老师们看到了体校学生的多才多艺,青春活力,而前不久学校举行的“元旦迎新会”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关于拒绝餐桌浪费的小品也让老师们再次见识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2014年恰逢四年一度的省运会,为了备战大赛,初二、初三年级的同学有半学期没有上课。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挤时间、抢时间”,竟然创造了近几年来学校中考及格率、高分率的新纪录,最高分587分,500分以上十几位。
体育
豪杰辈出,迈步从头越
作为以体育为特色的学校,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一直以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体育人才为己任,培养国际运动健将5人,国家运动健将36人,国家一级运动员150多人。其中,4人次夺得奥运冠军,46人次获全运会冠军。涌现出了陈艳青、唐卫芳、李红云、顾薇、刘海华等5名举重世界冠军,李云男、陈贤、吴俊等男子举重亚洲、全国冠军,梁懿、张毅、苏懿萍、陈珏、陆斌、蒋兰、张晓一和马孝燕等一批优秀田径运动员,胡雪峰、张成、唐正东等篮球国手……
2014年的第十八届江苏省运动会上,共夺得赛会金牌94.5枚,这一省运会周期共输送了78名高水平运动员进入省专业队、部队队,也助力苏州体育代表团取得1953年第一届省运会以来,综合金牌榜、奖牌榜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新的省运会周期已经开始,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也将重整旗鼓,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