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体育公共服务成民生幸福工程
——江苏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截至11月中旬,今年江苏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达90%,新建健身步道1000公里,苏北1203个行政村增建了1条健身路径,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自去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和江苏省政府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协议签订以来,江苏围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深化体育改革,积极构建网络健全、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坚持制度化安排

    如何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江苏探索运用制度化的顶层设计,确保省市县目标一致地加以推进。“省政府出台了实施意见,最近我们在加大推进力度,抓紧制定创建标准,年底前要有一批试点初步验收。”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刚对示范区建设有着制度化的设想,以政府指令推动实施,用标准体系指导创建。
    江苏省体育局联合财政、发改、住建、工商、民政等部门,最近连续出台了《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办法》、《加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意见》、《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指导意见》、《完善规划促进健身步道建设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设施体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监督评估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江苏各地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制度上也费了不少心思,苏州、常州、南通、连云港等地施行医保健身“一卡通”,用医保结余资金健身,实现多赢局面。常州市今年安排99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去年张家港市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经费近162万元。

坚持长效化推进

    如何持续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江苏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支持,有计划、分步骤加以推进,并将行之有效的政策上升为法规制度,形成一种常规的、长效的机制。
    2013年江苏省政府召开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明确了公共体育服务产品范围、提供渠道和支持政策,并着手制定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等政府规章。徐州市出台了《公共体育设施条例》,明确公共体育设施配套、使用、管理等规定。常州市出台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每个年度的具体目标任务。无锡高新区打造“智慧体育”产业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科技水平。
    怎样运用市场手段和社会资本的力量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一直是江苏思考和实践的重点之一。“从原有的框架之外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进来,对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社会力量也不是老虎,社会资本的介入只会让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元。”对于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刚的态度十分坚定,他介绍:“目前,江苏省级、7个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区)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总额达近1.7亿元。今年江苏省本级引导资金投入1个亿,其中70%的引导资金用于体育场馆运营、健身健康服务、体育赛事等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引导和拉动体育消费。引导资金设立4年来,累计拉动社会资金近200亿。” 

坚持便利化服务

    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目的是服务大众。
    记者来到南通市崇川区易家桥社区,许多居民在健身广场打太极、玩健身球。“易家桥是一个老社区,有2000多住户,原来只有一处活动场地,今年新建了4处,现在居民出行不到10分钟就能找到一个活动场地。”社区文化站负责人说。记者从江苏省体育局了解到,目前全省90%的社区已经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无锡市采取第三方托管的方式,推动全市80%的具备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开放。“市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对学校进行补贴,免费安装运动区与教学区隔离设施。”无锡市体育局负责人介绍。据了解,江苏省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率已达40%。
    光有场地不行,还要有体育社团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江苏提出,到2015年,全省每个乡镇、街道都建有体育总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2个以上的单项体育协会。目前江苏的体育社团乡镇覆盖率苏南已达95%,苏中苏北达到70%,全省登记注册的体育社团6000多个,注册团体会员14122个,个人会员156.17万人。江苏省本级每年的扶持资金达到800万元。

(中国体育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