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体育健身工程得民意(上)

    在老百姓眼里,全民健身是生活里的一些细节——小区里的健身路径、老人的晨晚练、孩子的轮滑培训、年轻人的场馆挥汗……而在体育工作者的眼里,全民健身事业既是宏大且长远的命题,更是亲民普惠的阳光工程。张家港,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全民健身事业如何扎实得民意,遇到哪些困难,下一步如何推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五一”期间进行了一番采访。
    普遍化更要生活化科学化
    虽然张家港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今遇到的困难主要有,过分依赖政府投入和体彩公益金,社会资本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支持力度不足,同时基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缺人。下一步,市体育局将通过不断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价值,以及更大的胆量和更开放的思维,用积极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领域。至于基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缺人的问题,一方面要深入发展志愿服务队伍,让一线工作有分担;另一方面,体育职能部门要创新办法,用体育的魅力来赢得一线群众体育工作者的精力和热情。——张家港体育局局长 孟 波
    “好运来,祝你好运来,好运带来喜和爱……”晚上7时许,记者还未走到位于人民路上的和平广场,就远远地听到动听的歌声飘过来。此时广场上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在跟着音乐做着统一的动作。记者粗略地数了下,不下100人!
    一曲舞毕,满脸通红的李梅英走出“舞池”,她边擦汗边对记者说:“我跳舞有一年了,每天跳跳舞,神清气爽的,如今一天不跳还不自在呢!”虽然李梅英今年已经60岁,但根本看不出来,“这是跳舞带来的好处,自从跳上广场舞,我感觉自己变年轻了。” 谈起跳舞,李梅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如今,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只要你走进港城的公园、广场、小区、步道,随处可见健身锻炼的人群:有三五成群慢跑的,有英姿飒爽行若游龙的,有温婉细雅的扇子舞……这些都成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市共开设晨晚练点801个,全部配备有2名以上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建有健身队伍1000余支,直接受益人数超5万人。”张家港市体育局局长孟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张家港市的全民健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强市民体质、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化、生活化、科学化。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张家港市体育局在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上做足了功课。除创新群众体育活动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努力打造港城全民健身活动特色外,今年3月1日,张家港市又印发了《张家港市全民健身“五进”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全民健身“进机关、进企(事)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一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
    “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由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全民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深入社区、农村宣传推广大众优秀健身项目,研究适合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特点的健身项目和健身方法,不断完善多元化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等,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孟波说。  
    城乡体育要均衡更要发展
    今后,张家港市将结合城区建设,拓展改造体育场馆设施,年内开建北城体育公园(中国网球学院张家港分院),完善沙洲湖体育景观带、沙洲新城全民健身活动基地,适时启动南城体育公园建设。目前,保税区(金港镇)、经开区(杨舍镇)、冶金园(锦丰镇)、南丰镇、大新镇、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镇级全民健身中心已建成;塘桥、乐余、凤凰等镇已正式开工建设。 ——张家港市体育局群体部部长 刘欣石
    2013年11月18日,锦丰文体中心正式启用。锦丰镇文体中心总建筑面积达6500平方米,总投入3700万元,是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中心设置场馆有:室内健身会所、舞蹈房、乒乓球馆、艺术培训室,室外篮球场、休闲广场、健身步道等。
    冶金园(锦丰镇)党委副书记倪惠芬说:“锦丰文体中心的启用,可以满足锦丰周边地区特别是锦丰老镇区群众的文体生活,在文体中心的室外,我们还增设了篮球场、门球场等健身设施,努力为群众参加文体活动提供方便。”
    农村体育与市区体育并重发展是张家港近年来探索城乡体育均衡发展的一大特点。1999年,张家港市开始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2000年有8个健身工程,但主要集中在市区。保障农村居民享有基本体育健身服务是推进全民健身的一项重点工作,随着市镇两级政府的重视与加大资金投入,体育主管部门以加强乡镇文体中心职能为抓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至2006年底全市各行政村和社区已经完成了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二类标准的建设任务,并于2009年全部实现了提档升级目标。2007年全部建成了镇级体育健身中心,实现了篮球场、门球场、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台和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类室等场地设施的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公共健身场地设施有1963个,以健身路径为主的健身工程596个,有801个规范建立并配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经常开展活动的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基本形成了城区5分钟、中心镇区10分钟健身圈,每年全市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的举办都在550项次以上。
    为便利群众参与健身,张家港市在已有基础上,自2007年开始规划构建以市体育中心为核心,东西城区体育公园为副中心,镇级健身中心为主阵地,办事处健身中心为支点,村级(社区)场地设施为基础的设施网络发展目标,向形成“由内向外延伸、城乡整体联动”的格局迈进。其中2008年5月建成、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的市区西城体育公园,2010年5月建成、建筑面积为4700平方米的市区东城体育公园先后投入使用。
    来源:中国体育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