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多措并举有效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惠及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宿迁体育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得以有效推进,在去年10月22日四届十三次政府常务会上,王天琦市长强调要高度重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公益方向,坚持底线思维,坚持惠及民生,不断提高群众体育社会化发展水平。同年11月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会相继召开,公共体育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服务质量逐步优化,体育组织日臻完善,体育赛事精彩不断。
    在理论规划创新上,委托清华大学联合进行了“宿迁发展生态体育与建立生态体育城市”课题研究;与北京大学合作编制了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宿迁生态体育产业园区”策划案,并将申请编制宿迁市生态体育发展规划。与省体育局达成省市共建生态体育城市战略合作,宿迁市“生态体育”被省体育局认可为全省体育工作的“三大亮点”之一。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体育强市和生态体育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体育领域的五大工程建设目标;11月,市政府办下发《关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建设任务,明确了责任主体和时间。
    在体育设施建设上,市体育运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运营良好,日接待量5000人以上;市奥体中心工程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市网球运动中心去年底建成;“古黄河生态体育公园”、“九鼎生态体育公园”等建成投入使用;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加快推进,群众健身设施进一步健全。县区“新四个一工程”(标准体育场、体育馆、室内标准游泳池和全民健身中心)取得较大进展,三县全部创建成省体育强县。“乡镇体育设施工程”、“千村体育健身工程”、“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工程”深入推进,初步实现了体育设施村居“全覆盖”。全市人均拥有体育设施面积达2.1平方米,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
    在社团组织发展上,全市拥有各级体育协会90余个,市级单项协会30个,仅2013年就获批成立13个;拥有省级俱乐部10个,市级18个,县(区)级224个;建设晨晚健身点2300余个,拥有登记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11444人,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6人,超额完成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健身组织网络初步形成。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所有街道(乡镇)建有体育总会、老年体协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在体育活动组织上,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农民运动会、老年人体育节、残疾人运动会等定期举办,乡镇(街道)运动会、业余体育联赛等蓬勃开展,成功举办迎元旦万人长跑活动、“体彩杯”百镇·千村·万人篮球乒乓球比赛、“全民健身日”系列展示活动、全民健身进社区等群体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具有原创性的体育赛事“中国·骆马湖”生态四项公开赛8月在宿迁市举办,产生广泛影响,生态四项网络链接达400万条,央视五套、人民网等50余家媒体齐聚宿迁,较好的向社会推介了宿迁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理念,扩大了宿迁城市影响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