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也要提高“软实力”―――政协委员呼吁加强运动员赛场文明教育

距北京奥运会只有500多天了,随着各项相关硬件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善,与奥运相关的“软实力”成为体育组委员们关注的话题,其中,运动员的“软实力”也成为他们强烈呼吁的内容。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发强指出,“软实力”所指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包括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健康文明的心态应该是“胜不骄败不馁”。
“运动员既要拿金牌,又要交朋友,增进友谊,这方面的教育以后要加强。”全国政协委员屠铭德深有感触地说,他参加过很多大型运动会,发现中国的运动员在整个参赛期间就想着金牌、银牌,一旦拿不到金牌,很多赛场礼仪都顾不得注意了。“1994年冬奥会,曾经有一名运动员对裁判的判罚有看法,不去领奖。去了后,还把鲜花扔掉,不与人家握手,我看了觉得很难受。”屠铭德坦言,很多大型运动会上,闭幕式运动员都不参加,就剩下官员了。其实运动员在其中的表现很重要。
屠铭德建议,要加强对运动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交朋友的教育,不要拿了金牌后,才想起跟人家交朋友,要努力实现“金牌丰收,友谊也丰收”。2008年奥运会,不仅要展示2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运动队的好成绩,也要做好中外交流,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在为实现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出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自剑中心副主任许海峰则从另一个方面指出,要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说,现在很多运动员出了成绩后,认为是个人的,没有想到成绩首先是国家的培养,还有背后那么多的支持,出现了一些过于偏激的言论等。他认为,这种情况要引起重视,希望国家体育总局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祖国意识,在赛场上体现出当代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体育局副局长杨静之也对此表示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在赛场上不能“赢得起,输不起”,赢了就不可一世,输了就好像天塌了,这都是不正确的,要提高文明素养,讲风度,在赛场上保持良好的心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