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兼顾 服务农村 南通市海安县不断推进群众体育工作再上新台

    近几年,海安县坚持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突出农村体育的主体地位,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县14个镇全部获得“江苏省体育强镇”称号。其中,一个镇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三个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三个镇获得“苏中体育十强镇”和“苏北体育二十强镇”称号,六个镇获评江苏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先进单位,全县所有乡镇都获得市以上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先进单位、先进集体的荣誉。农村体育工作优势凸显,为全县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我县获得“江苏省体育强县”称号。
    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乡镇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海安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1%。如何统筹城乡体育发展,强势推进农村体育工作,促进海安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们近两年积极谋划、全力推进的工作重点。在对全县体育工作全面调研、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我们以“开展体育活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为总目标,抓住网络建设、载体构架等重点,突破农村体育活动的难点,从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指导健身、服务健身、扩大健身人口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是抓好机制建设,构建覆盖全县农村的体育网点。在建立文体站为基础的乡镇体育工作机构的同时,实行“一点两员三级”农民体育活动网。自然村个个有“一点”,即晨晚练点。行政村有“两员”,体育设施管理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县有社团组织为主体的“三级”活动网络。以“新农村健身工程”为基础,全县各镇建立晨晚练点2100多个。每个健身工程点设立专兼职管理员。为了保证每个晨晚练点都有活动骨干,两年新训体育志愿者1972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3186人,每万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0人,每个居民集中居住点和自然村都有技术指导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县形成县、镇、村一条龙的社会体育指导网络,县有体育总会,镇有文体站、体育协会,村和社区建立了241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具体管理、协调、指导和服务全民健身工作。社会体育网络建设,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是实施活动推进,掀起群众健身热潮。农村体育调查研究让我们发现,乡镇体育的最大难点,不是经费问题,也不是组织力度,最主要的是农民体育意识的养成。为此,我们将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分散锻炼和集中展示相结合,构架载体,搭建平台,努力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根据农村的生产生活特点,海安农村体育形成了“四个四”的活动模式。即,将每年“全民健身月”活动提前到四月份开展,综合性农民运动会每四年至少举行一次,每个健身点有四种以上的常规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有四名以上的骨干引领或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各镇根据自身条件和文化传承,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传统文体项目,设立了花鼓、龙狮、挑花担、踢毽子、跳绳、拔河等一系列新颖活泼的比赛项目和全民健身内容。乡镇体育活动提高了农民运动水平,大公镇代表南通参加省农民运动会获得好成绩,海安镇“丁家龙队”多次参加省内外传统舞龙表演,以“罗汉龙”绝技在2009年江苏省舞龙舞狮比赛中获得传统舞龙金奖。城东镇泰宁村参加“全国首届新农村太极拳大赛”获得4金4银。北凌农民马拉松运动员陈进,多次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获得骄人成绩,连续三年参加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获得中长跑的冠军,在波兰获得老将田径锦标赛前八(中国进前八仅一人)。在经常性的活动中,各镇都形成了具有地域色彩的特色项目。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农民运动会、里下河风情杯乒乓球比赛、农民健身展示、“千名老叟重阳节棋牌球大奖赛”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乡镇品牌活动。
    二、刷新品牌,培育特色,不断巩固农村体育工作成果
    海安在继续做强、做优农村体育“两大品牌”的基础上,创新农民体育“两大特色项目”,不断扩大海安体育在全国的影响。
    “北凌农民体育”、“角斜军事体育”是我县农村体育的两块品牌。“北凌农民体育”,已多次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表彰,先后荣获“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基层单位”,“江苏省体育示范乡镇”,“江苏省十大体育名镇(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基层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角斜红旗民兵团”是全国民兵工作的一面红旗,也多次受到中央军委和南京军区嘉奖。角斜的民兵工作和体育工作紧密结合,把投弹、射击、游泳、武术、格斗、无线电收发报等军事训练项目融入到体育健身活动之中,成为军体结合的典范。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自视察了角斜镇军体运动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为了进一步做强做优两块品牌,充分发挥其对农村体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县委县政府将刷新体育品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主动参与筹划、组织大公镇北凌农民运动会和角斜红旗民兵团活动,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动员全县各镇体育工作负责人在活动中学习观摩借鉴。
    《海安健身花鼓》、《三门球》是海安农民健身活动中形成的两个特色项目。我们挖掘古镇李堡一带自古流行的“花鼓戏”,按照群众健身活动要求,结合健美操动作与节律,创编了《海安健身花鼓》,在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推广,这种来自农村、来自农民的传统健身活动,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这一项目先后获得江苏省全民健身新优项目创新奖第一名、省全民健身特别贡献奖,三次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展示大赛,2008年《奥运版海安花鼓》进入奥运会作了开幕前表演。目前正在排练参加上海世博会江苏馆表演展示。在大公镇和立发乡一带群众健身项目的基础上创编的《三门球》,又名《棕子球》,因其简单易学,对场地要求低,健身效果好,成为教育部的推广项目,被列入省编正式教材。2008年8月,作为国际体育交流的特色项目,在英国受到关注和欢迎。2009年在全国全民健身科学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三、注重引导,政策扶持,增强社会体育自我发展能力
    一抓项目推介。乡镇的体育表演展示活动,不能仅仅靠传统特色项目的自然生长,他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我们不断挖掘整理地方优秀项目,加以研究规范定型,普及提高。健身花鼓、传统龙狮、打莲湘、挑花担、唱凤凰、舞灯笼等就是由土生土长的项目发展而来,其中,仅舞龙一项就发展为传统罗汉龙、板橙龙、小苍龙、独脚龙等数个品种,深受群众喜爱。我们根据健身的需求,将外地的一些简便易行、趣味时尚、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引入海安,组织专门的班子负责培训普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李堡镇的木兰拳、城东镇的传统太极拳、南莫镇的健身气功、海安镇的健身球、大公镇的太极柔力球、胡集镇的腰鼓等等,都是通过引进后再加工,形成了新的健身项目,多次参加市以上比赛获得好成绩。近两年,经过传统项目加工、引入优秀项目,海安农村的健身项目已经发展到27个。
    二抓设施建设。县委县政府用政策指导“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不但将其列入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还将镇村的体育设施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事项,纳入镇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村级服务中心的必备设施。我们抓住省政策扶持的有利时机,一方面完善镇村健身工程,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一方面将健身设施建设向村组延伸,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申请建设居民集中居住点及自然村健身点1850个,平均每个行政村有8至9个小的篮球场,形成了一批贴近群众生活的新的晨晚练点,成为新农村的又一道风景。壮志健身公园、胡集体育广场、曲塘刘圩体育公园等等十多处体育主题公园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性设施。完备的体育设施,生动的体育活动,海安已经成为名副其实“农民体育之乡”。
    三抓工作指导。乡镇是农村体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农村体育网络的“纲”,“纲举”才能“目张”。为此,我们重点抓好镇分管负责人、文体站长以及乡镇体育协会的工作,实行了乡镇体育工作“三会一报一评”制度:每年乡镇体育工作考核评比表彰会制度,县负责人召集的镇分管负责人每季例会制度,体育局召集的文体站长业务点评会制度,乡镇体育协会每月汇报各俱乐部活动情况制度,乡镇体育工作考核评估制度。体育工作纳入全县“三大建设”考核内容,工作不达标的乡镇不得评为先进集体,分管负责人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四、加大投入,贴身服务,促进农民体育健身逐步走向生活化
    两年来,海安农村体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我们觉得根本的经验就是两条:一条是“投入”,一条是“服务”。
    “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省、市、县包括镇、村舍得投入,是海安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富裕起来的海安人民深深懂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把人的体质发展放在所有发展的首要位置,这是海安县从政府到每一个百姓的共识。因此,除了县、镇、村的投入以外,凡是省市的有关政策激励措施文件,县里都在第一时间让乡镇学习领会,付诸行动,想方设法让每一个镇村都享受到省市对新农村的扶持待遇。比如,居民集中居住点自然村健身点建设,经过宣传发动,各镇村争相申报,海安两次拿下了南通市近50%的小篮板计划,这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活动骨干,开展各项健身活动夯实了基础,树立了体育部门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良好形象。近三年,省市体育局直接投入海安县农村体育设施489.4万元,县镇村和社会各界人士直接投入经费1780多万元,土地房屋等间接投入累计逾亿元。县用于整理、推介、引进特色健身项目,投入370多万元。两年奖励镇村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工作先进,计28万元。体育投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也吸引了社会资金参与到农村体育工作中,出现不少社会力量办农村体育的先进典型,农村居民自发投资建设了包括篮球、乒乓球、台球、棋牌、轮滑、健身房、游泳、健身等项目数十个,投资兴建了有一定规模的农民健身中心3个,相关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推广。
    “大服务带来大转变”。做好农村公共社会体育服务,是推进农村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抓手。各镇建立国民体质测试中心后,我们组织350多名体育专业人员,进行健身科普宣传、科学健身指导,开展体质测定,镇均测试1000多人,县直接测试3500多人,并提供运动处方,让群众直接享受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惠,在体育服务中将体育生活化、体育社会化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还通过社会体育指导、科学健身宣传、健身活动展示、健身设施建设等多途径为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据初步统计,近三年体育工作直接服务群众逾百万人次,其中,仅2009年就达36万人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满足并进一步刺激了群众的体育需求,集中活动的参与率大大提高,群众户均添置棋、牌、球、跳绳、毽子、健身器材达两件以上,体育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农民社交与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
    体育健身生活化是培养群众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县向市以上输送的运动员,90%以上来自农村,获得国内外体育比赛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集中在体育最发达的乡镇,仲满、洪梅、储春霞、周建富、崔树林等著名运动员都是从“北凌农民体育运动”中走向体坛,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吴鹏根来自海安“青墩文化”所在地沙岗。我们着力做好农村体育促进体育人才输送、体育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的同时,加大服务基层的力度,着力打造“海安农村体育文化”,让群众在体育文化的氛围中增强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完善,农村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推进了体育社会化进程,促进了我县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创办好“农民体育文化节”、“社区体育健身节”两大活动,不断创新群众性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健身项目以及锻炼方法,将海安体育继续向前推进一大步,为全面提升海安人口质量,促进海安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