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涟水县体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009年,县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江苏省彩票先进单位”、“江苏省创建体育强县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进入江苏省苏北体育局前10名,被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体育局授予淮安市大学生村干部科学健身培训“优秀组织奖”、“大学生科学健身展示运动会一等奖”,在市社会事业9个(县区)体育工作综合评比第一名,体育彩票销售增幅名列全省第四名,为省、市训练基地选送体育苗子40余人,有6名涟水籍运动员代表江苏省参加在山东省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由我县培养输送女子排球运动员王婷婷目前正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女子排球甲级联赛。
    一、领导重视,积极调研,找准工作切入点。
    领导重视促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出台了《涟水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体育强县建设的意见》,确定了创建体育强县的总体思路,把体育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领导责任目标管理内容,并与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签订了《体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体育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积极调研明思路。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带领机关人员深入一线,全面调研,把脉发展,探讨新形势下涟水体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现场说明、形势分析、视察指导、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等形式,走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听取建议和意见,积累体育发展第一手资料,解决涉及体育规划、群体工作、活动开展等各类问题,把握发展主动权,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上下联系工作网,更开阔了工作思路,为我县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讨论定目标。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体育发展实际组织讨论,克服客观条件束缚,以争优创强为目标,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抢抓发展机遇,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积极为体育发展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提升体育事业发展水平。
    二、埋头苦干,创新巧干,着力夯实落脚点。
    埋头实干树样子。每一项工作,领导带头,亲自主抓,经常为工作奔波忙碌,为职工树立榜样;工作人员不计报酬,主动工作,乐于奉献,常常加班加点,无怨无悔。先后举办业务培训、专家讲座、观摩学习20余场次500余人次。通过努力,体育工作者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体现了业务精、能力强、作风优。
    创新巧干闯路子。全系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着重打破唯条件论、唯金钱论的思想,强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意识,在创新中下功夫、谋出路、求突破、上水平。着重从不合体育工作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切实解决想干、会干、干好的问题,用足用好国家、省、市体育方面政策支持机遇,还通过邀请洋专家、培养土专家等新举措,克服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三缺”问题,力争少花钱、不花钱办成事、办好事。一年来,我县群众体育活动红红火火,业余训练有条不紊,竞技体育有声有色,队伍精神面貌意气风发,闯出了一条财政转移支付县争优创强的路子。
    三、培树典型,组织活动,努力挖掘闪光点。
    培树榜样,用榜样引领人。以挖掘闪光点为主线,实行边培养、边推介、边带动的方式,树立了群众健身中心村示范点———小李集嵇陆中心村、红窑黄锅甑中心村、南集码头中心村和一批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代表。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宣传橱窗、横幅等媒介,先后组织了观摩、演讲、体育比赛、媒体报道等一系列推介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优做亮闪光点,在全县上下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超先进”的氛围。注重向培树的“榜样”压“担子”,并为其发展“搭台子”、“出点子”,促进榜样健康成长,更有力地带动全县体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组织活动,用活动锤炼人。先后成功承办了“江苏淮安体育与农村发展论坛全国现场会暨首届涟水嵇陆中心村农民运动会”、市教育局长杯乒乓球比赛、市国税系统羽毛球比赛、市地税系统篮球比赛、县中小学生运动会、职工篮球赛、妇女运动会、职工广播操比赛等20余项体育赛事,平均每16天就有一项。面对众多的赛事承办工作,该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严格序时进度,强化工作督查,并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科学运用协同战术解决人手不足问题,形成“面上协调点上抓,纵向到底横到边”的工作体系。“江苏淮安体育与农村发展论坛全国现场会暨首届涟水嵇陆中心村农民运动会”受到中组部、国家体育总局、省委组织部、省体育总局领导一致好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