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常熟市文体旅局“四项机制”深化体教融合引领全市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常熟市文体旅局以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建设体育强市为目标,全力深化体教融合工作,引领全市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夯实组织保障机制,统筹推进“一盘棋”。建立“体教融合”工作会议制度,商讨通过2022年常熟市体教融合工作计划和考核机制,深入推进“体育进校园”项目。建立体育、教育部门会商机制,常态化开展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全年5次以上,每年举办全市青少年体育阳光联赛并组队参加上级竞赛。2021年常熟市在江苏省年度县级体育重点工作督查中获得第四名。
  二是深化奖励激励机制,全面激活“一股劲”。为调动常熟市体育教师和体校教练员的积极性,制定《常熟市业余训练、体育竞赛奖励办法》,从在训和输送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级别名次、等级运动员的达标级别、破纪录级别等方面做了明确的奖励规定。在2021年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常熟7名运动员获得1枚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创常熟市运动员参加全国运动会最好成绩。
  三是探索人才引进机制,深度聚焦“一张网”。为健全基层体育教练人才网络,常熟开苏州县市体校聘用制教练先河,聘用多名教练员在田径、篮球、跳水等项目中任教,对优秀的聘用制教练作为特殊体育专业人才来引进。常熟体校田径主教练张震就是从聘用制教练起步,成长为省级乃至国家田径跳远项目名教练。常熟体校连续获评(2017--2020)、(2021--2024)国家田径单项(跳远)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正是得益于这一政策的持续发力。
  四是完善入学保障机制,精心培育“一批苗”。在全市“零择校”背景下,经市政府统筹协调每年为常熟体校提供40多个新生入学名额,使体校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得到优质教育资源保证,为招得来、留得住优秀体育苗子奠定基础。常熟体校在训学生从2015年时的不足150人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人,近三年来体校有20多名高中毕业生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