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健儿在日前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11月11日上午,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海市静安区、长宁区代表团总结表彰大会在东方体育大厦举行。副市长赵雯出席,并在会前接见了荣获突出贡献奖的教练员、运动员和单位代表。
赵雯指出,首届全国青运会上海代表团获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她要求市体育局全面总结经验,继续弘扬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精心组织训练保障,扩大青年运动人口基数,深化体教结合机制,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努力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运动人才,全力做好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工作,确保本市竞技体育实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前身是全国城市运动会,是仅次于全国运动会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为了更好地与国际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接轨,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体育总局于2013年确定将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更名为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使之成为一场面向年轻人的体育盛会、文化盛宴、青春盛事。本届青运会共设26个大项305个小项,共有来自我国各地55个代表团的7959名运动员参赛。
上海对青运会高度重视,将参加首届青运会列为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本届青运会,上海市静安区、长宁区代表团共有580名运动员参加了26大项、223小项的比赛,获得了30枚金牌、19枚银牌、28枚铜牌,决赛人数、决赛项目和金牌总数均超过历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圆满完成了代表团既定目标。两支代表团高度重视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狠抓正风肃纪,双双荣获本届青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其中,长宁区代表团取得了17枚金牌、15枚银牌、18枚铜牌,静安区代表团取得了13枚金牌、4枚银牌、10枚铜牌的好成绩。
相比四年前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申城健儿在田游水三大基础大项、足篮排三大球和部分传统优势项目上的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在金牌数上,游泳、射击、田径、足球、赛艇、射箭、垒球等7个大项上均有增加,两个代表团总金牌数由17枚增加到30枚;在奖牌数上,两个代表团奖牌数由41枚增加到77枚。田游水三大基础项目金牌数由3枚增加到17枚,游泳项目获得青运会决赛32枚金牌中的12枚,田径项目获得男子三级跳远、男子400米和男子400米接力的3枚金牌,水上赛艇项目获得2枚金牌。足篮排三大球项目共设12个小项,本届青运会上海12支运动队全部进入8强,7支运动队进入前4,尤其是足球获得4枚金牌中的3枚,上海基本形成了“三大球”项目后备梯队。传统优势项目射击射箭金牌数由3枚增加到7枚。同时,涌现出一批具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充分展示了上海竞技体育后备梯队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果。
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主持会议,静安区、长宁区代表团名誉团长、市体育局局长黄永平作代表团总结报告,静安区代表团副团长、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院长沈富麟宣读《上海市体育局关于表彰在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单位、运动员和运动队的决定》和《关于授予静安区、长宁区体育局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优秀组织奖的通报》;静安区代表团团长、副区长夏以群,长宁区代表团团长、副区长赵丹丹分别宣读静安区、长宁区代表团获得青运会组委会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运动队、运动员名单。
静安区、长宁区代表团在本届青运会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始终坚持市区联动,坚持“发现苗子、锻炼队伍”的参赛指导方针,坚持训练管理“抓深抓细落小”,坚持狠抓反兴奋剂和赛风赛纪工作,坚持精心保障,为运动员、教练员营造良好参赛氛围的结果。会议透露,下一阶段,上海竞技体育将围绕全力备战奥全运工作,把青运会涌现出来的优秀选手夯实补充到上海备战奥全运队伍中,同时着手第二届青运会队伍组建工作,坚持改革、率先改革;抓住关键、提升实力;扩大人口、夯实基础,为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