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筹备工作开始攻坚决战

        梦想起航,相约2013。
        8月31日,在欢快的歌声中,我们迎来了第十二届全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一年之后的今天,举国瞩目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将在辽沈大地盛大开幕,而现在,全运会筹备工作开始攻坚决战。
筹备工作忙碌不忙乱
        第十二届全运会是我省承办的最高级别体育盛会,更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届时,辽宁将聚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目光。对我省而言,十二运将全面展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成就和发展实力,全面展现辽宁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绝佳机遇。为此,我省决心举全省之力,精心打造这届盛会。
        办好一届为期13天的体育盛会并不简单。场馆建设、开闭幕式筹划、市场开发、信息技术……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做精做细。为此,我省从党政机关和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在全省和14个市都成立了组委会。目前,十二运组委会组织机构全部组建完成,23个职能部门、101个处室、实际在岗309人,全部为抽调性质,为了做好筹备工作,他们一直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不计得失地付出。
        组委会成立以来,忙碌而不忙乱的筹备工作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十二运共有31个大项、350个小项的比赛,所需要的119个比赛、训练场馆,一半是在原有场馆基础上改造而成,目前,除了10个因为利用天然场地等特殊情况要在明年5月竣工外,其余场馆将在今年年底前陆续达到使用标准;开闭幕式的主创团队已经确定,开幕式策划方案也初步形成;信息和电力系统建设同步推进,电力保障、交通、气象、医疗救护和保健、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行政接待、贵宾接待、兴奋剂检测等筹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从倒计时一周年这一刻开始,全运会筹备工作正式进入决战阶段。面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和短暂而紧迫的时间,组委会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围绕场馆建设、开闭幕式、市场开发、信息技术等筹备重点,按照制定好的方案和规划,全力冲刺!
        “节俭全运”精彩不奢华
         在十二运的筹备中,“节俭全运”的理念备受关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节俭全运”就是既要把全运会办得精彩,又要注重节俭、注意精打细算,节约和利用好每一分钱。
据介绍,十二运会共需119个场馆,除了可利用的和需要改造的现有场馆外,专门为全运会新建的只有10个,占场馆总数的8.4%。全省各地在场馆改建和新建中还非常重视赛后的利用,目的就是要形成“比赛结束之日,就是场馆对社会开放之时”的良好局面。大连赛区还积极探索将民营企业现有资源与十二运场馆建设需求相结合的方式,瓦房店市西杨乡将军石港帆船帆板场地就是在这一理念下建设的。
        节俭不是简陋,而是华而不奢。十二运场馆规划设计强调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强调科技含量,许多场馆结构新颖、工艺先进,甚至已经成为各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为了充分利用十二运的巨大无形资源,全运会组委会还深入挖掘市场潜力,积极争取企业赞助。目前,已有11家企业与组委会签约成为合作伙伴,涵盖了通信、金融、地产、工业、交通运输、服装、饮用水等领域。
         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组委会已制定了财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物资管理等十多项财务规章制度,使组委会财务收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省还及时成立了第十二届全运会监督委员会,组委会较早组建了监察审计部,适时开展跟踪审计和过程监督,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廉政教育,努力从源头上保证廉洁节俭。
下一步,组委会还将牢固树立廉洁节俭的理念,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审计和财务的经常性监管作用,突出抓好大额资金使用、政府采购、重大项目招投标、市场开发、赞助捐赠物资管理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使各项筹备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全民全运”留下永恒财富
        第十二届全运会坚持全民参与的办会理念,倡导体育本质的回归,推动全民健身的深入发展,进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部署“迎全运、爱家乡、建辽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优秀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文明公民培育、城乡环境塑造、公共秩序规范和社会服务提升等7项工程,全省人民关心全运、支持全运、参与全运、奉献全运已经渐成风气。
        据介绍,十二运组委会精心组织面向全社会开展的会徽、吉祥物等征集活动,都得到了广泛响应。据统计,全运会组委会共征集到会徽作品5847件、主题口号作品20670条、吉祥物作品1070件,在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历届全运会。从应征者地域分布上看,涵盖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部分国外热心人士也递交了应征作品。已经举办的世界行走日、全民健身日、美术书法摄影展等活动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喜闻乐见的形式也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在扩大全运会影响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与生活、体育与健康、体育与艺术的广泛融合,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总体方案获得批准,主题口号、采火形式、火炬样式已向社会公开征集。志愿者筹备工作组织有力,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筹备工作启动实施,届时,将有1.5万名赛会志愿者、2万名城市志愿者、200万名社会志愿者参与全运,提供服务。
        和“全民全运”相呼应的是,组委会在场馆建设上的 “可持续”理念,很多全运场馆在赛后就将成为百姓的健身场所持续使用。而在 “迎全运、爱家乡、建辽宁”的全民全运热潮下,给辽宁人留下的财富不仅是场馆,更是奉献、不屈、勇于担当的“全运精神”。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