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晋政办发〔2011〕67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晋政办发〔2001〕8号)印发以来,体育产业取得一定发展,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努力增加体育市场供给,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坚持改革创新,紧密结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将体育产业培养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我省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奋斗目标

        全省体育产业的目标任务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运作规范、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育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规范有序、繁荣稳健的体育市场和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培育1-2个具有规模优势的体育产业聚集区、若干体育产业重点企业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品牌。力争使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总值的0.54%以上,体育产业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第二步到2020年,力争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总值达到1.35%,体育产业就业人数达到16万人。不断促进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带动和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培育两个体育产业基地

        1、建设太原综合类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挥省会城市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综合服务、体育观念、体育人才、体育场馆、体育消费能力、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提高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特别要发挥好新建的山西体育中心和改建的山西全民健身中心的作用,积极发展各类体育经营企业;充分发挥体育的行业优势,调动和组织各种体育资源,组建山西体育产业集团;结合太原宜居城市建设,着力推进体育健身服务业旗舰项目和其他项目的实施,努力推进太原东山龙城体育公园建设,重点发展滑雪等冬季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利用太原国际马拉松城市名片,提高太原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知名度;加强体育中介组织建设,完善体育市场体系;积极举办、承办有影响、有特色、高水平体育赛事、体育会展和体育商贸等大型体育活动,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太原建成为综合类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2、建设长治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挥长治市机械制造业的优势,利用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新和实业有限公司等优秀体育器材制造企业的优势,鼓励原有体育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增强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体育品牌;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向体育企业转型,利用原有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开展体育用品的研发和制造;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力争体育企业在低碳、物联网时代,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力争使企业标准成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鼓励和带动更多的企业开展体育用品生产,重点在健身器材制造、运动装备和健康营养食品行业中扶持一批新兴企业,培养一批有优势,有潜力、有特色的体育用品品牌企业,逐步形成集体育用品研发、制造、集散为一体的具有较大规模的体育用品产业基地。

        (二)发展五个重点领域

        1、大力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发展体育健身市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积极开展体育健身知识宣传,提高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和积极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和体育赛事,因地制宜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鼓励、扶持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建各类体育俱乐部和健身场所,提供多样化的体育健身服务;培育体育中介市场。积极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培养高素质体育经纪人队伍,发挥体育中介组织和体育经纪人在体育技术、信息咨询、体育保险、赛事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探索省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的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逐步提高综合性运动会的市场化含量;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鼓励各地利用自身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做大品牌体育赛事,鼓励企业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

        2、进一步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体育中心要尽快投入使用,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太原航校新机场要加快建设步伐;按照“市有体育公园、县有全民健身中心、乡镇有文体广场、行政村有体育活动场地”的要求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扶持单位、个人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大型体育中心辐射带动、标准比赛场馆布局合理、文体公园广场深入社区、健身活动场所“遍地开花”的“点面结合”的良好格局。力争到2015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2020年达到2平方米,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切实抓好城乡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社会工作开放,提高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活动场所,杜绝体育场地设施闲置浪费和挪作他用。

        3、促进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大力推进我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建设,鼓励和扶持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在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上,投资组建职业体育俱乐部,签约知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培养高水平职业运动员,参加全国有关职业联赛,力争在联赛中取得好成绩,不断提高体育的职业化水平,带动体育广告、赞助、播映权转让、体育专用标志经营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扶持壮大航空体育产业。充分利用太原航校迁建的机遇,加快太原、大同、长治三个航空运动基地建设,实现强强联合,合理配置航空资源,在抓好航空体育项目,增强航空体育魅力的同时,继续做好飞播造林、飞防灭虫、航拍航测、空中缉毒、人工增雨等通航服务,积极拓展航空培训特别是飞行员资质培训,开发空中旅游等,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和范围。要利用航空资源,做好航空物流业的工作,提高航空体育的影响力,壮大航空体育产业。

        5、积极拓展体育彩票市场。认真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发挥国家公益彩票的作用,拓展体育彩票发展的空间。一是继续发挥体育彩票在解决就业、扼制私彩方面的作用,发挥体育彩票在拉动通讯、金融、广告、软件开发、印刷等行业发展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二是进一步规范销售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操作程序,提高销售人员队伍素质;三是不断创新,拓展经营市场,抓好对重点玩法的宣传,同时丰富体彩销售的游戏品种,在保证合理布局、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扩大销售网点规模。

        (三)积极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融合

        1、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我省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开发体育旅游产业。要因地制宜打造体育旅游景区,根据  晋北冬季气候寒冷、时间长的特点,发展以滑雪等冬季体育项目为主题的冬季旅游休闲基地;以太行山脉峡谷幽深的特点,打造以登山、攀岩为主题的体育旅游景点;要根据我省山地丘陵多的特点,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户外体育运动设施;以关公等历史文化名人为概念,大力开展武术、摔跤、太极拳等地方传统体育赛事;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将一些知名赛事放在旅游景区举办。目前,我省开展的体育赛事如长治太行山大峡谷国际攀岩节,晋城棋子山围棋国际邀请赛、“神州行、我看行”摔跤系列赛,形意拳国际邀请赛等在全国和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要继续做大做强。通过这些方式努力开发精品体育旅游景点和体育旅游线路,以体育促旅游,以旅游促体育,推进体育产业和旅游市场的融合。

        2、推进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要紧紧抓住建设文化强省的机遇,促进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我省地处黄河流域,是武术、形意拳、中国跤的发源地之一,流派众多,群众文化基础雄厚,要加强全民健身文化的地方化、乡土化建设,加快在音乐、服装等方面创新步伐,体现山西的文化元素。建设山西体育博物馆,加强体育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开发。我省是围棋的发源地,历史源远流长,围棋文化底蕴深厚,要积极申报围棋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申遗”工作大力促进围棋在我省形成产业业态。要充分依托我省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的优势,开展电子竞技比赛,大力开发以体育为内容的动漫游戏产业。大力发展体育传媒,出版体育报刊、创办体育频道、发展体育网络等。要充分发挥我省影视艺术创作的优势,拍摄和制作以体育为主题的影视剧、动漫作品等。

        三、政策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体育产业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加强对发展体育产业工作的领导,制订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抓好一批对体育产业提升有重要作用的项目群,着力扶持培育;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做好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环境;建立体育产业发展考评制度,完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确保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应把体育产业作为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领域,对于体育产业的重大项目财政要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省产业发展资金中用于体育产业的项目,要重点用于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投资体育产业。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可先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快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在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体育产业扶持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强对政府资金投入产出效益的评估、监测和考核。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体育产业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推进银行和体育企业的合作,贷款政策和利率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优惠,探索开发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对于重点发展的体育产业可实行贷款贴息,拓宽市场融资、筹资的渠道。

        (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鼓励民间资本和其他各类资本投资体育产业领域,建设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和健身设施,投资体育用品生产、开展体育健身、组织竞赛表演、体育商贸等经营性活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享受国有资本投资同等待遇。鼓励中小体育企业发展,降低准入门槛,在工商登记等方面简化办事程序。

        (四)完善税费优惠政策

        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从事经营体育产业的企业,在税收上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按照税法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对国家正式公布的体育经营项目按照“文化体育业”适用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对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体育场馆、体育学校等单位自用的业务用房和业务用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体育企业经营确实有困难的,除税法规定减免外,可按减免税有关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减免申请,逐级上报省地税局减免经营用地和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鼓励社会各界捐赠体育事业,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国家机关,向体育赛事活动、优秀运动队、公益性体育设施等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可按照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公共体育学校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使用标准收取;对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体育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

       (五)加强体育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明确监管主体及其管理职能,明确各类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依法确定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准入和开放条件、技术要求和服务规程,加强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体育产品质量检测,确保设施设备和管理服务符合要求,确保消费者人身安全。按照国家标准推行体育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体育服务规范,提高体育服务水平。加强体育社会团体建设,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协会、体育场馆协会以及各运动项目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社会服务功能。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信息化服务

        开展各类体育教育培训,多渠道培养既懂经济又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我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要积极探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教育资源要向培养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倾斜。开展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提高体育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各级科研机构要加强与体育企业的合作,提供科技服务,研发新的体育产品,提高体育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体育产品更新换代,共同提高体育产业内在质量。

        充分发挥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场馆等网站作用,努力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积极为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有关体育经营政策、法规、产业发展动态和体育健身服务信息。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八月十一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