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多参加户外活动
现代人成天生活工作在高楼大厦之中,一出门就是汽车、火车、飞机,孩子们从小就跟随其中。加之孩子们要应付沉重的学习任务,户外活动的时间更少。缺少户外活动给孩子们的身心发育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孩子们正在长身体时期,运动和户外活动是孩子们身心发育的生理与心理需要。足够科学的营养加适当的运动特别是户外运动才能使孩子们身体与思想正常健康成长。室内运动和户外运动又是不同的。户外运动由于较之室内运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场地开阔,四季分明,更有利于孩子们四肢和大脑的正常发育。这也正符合《黄帝内经》“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青少年运动养生理念。
孩子们从小就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有利于培养他们和大自然的感情,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新奇美好的大自然世界不仅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孩子们求知探索的精神。自然界的风霜雨雪,郊野山坡,锻炼了孩子们勇敢坚毅,沉着冷静,善于应变的性格,独立自主的能力,集体活动培养了孩子们互助友爱的精神,开阔的天地,涵养了孩子们宽广的胸怀。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养成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同时增长了孩子们的安全知识。而敢于攀登、勇于拼搏正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生动体现。
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孩子们的身体得到了无拘无束的发育,性情也得到了陶冶,思想也得到了健康成长。
把户外活动和地理、自然、生物、历史、美术等课程结合起来更可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这样我们才可做到对孩子们“尊重天性,启迪灵性、诱发悟性、激发创造性”。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其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兴趣和爱好,人生有了良好的开端。自然也不会沉迷网络和电视。据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调查显示,如今英国十四岁的青少年的平均智商比二十八年前的同龄青年低二分,而从事脑力活动太少是导致智商下降的原因之一。现在的青少年出了上学之外,休闲活动就是玩电脑游戏,看电视、上网,阅读、交谈、户外活动很少。应试教育有弊端专家认为,学校将考试作为教学标准,也是造成青少年缺乏思考的原因。为了考试,休息时间有时也可能挤掉,更何况户外活动。
喜欢户外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不尊重这个规律,不仅孩子的身体发育差,心理发育也可能受到压抑。对有的孩子性格孤僻、暴躁、叛逆、懒惰、自我为中心、自私或软弱、怯懦、多疑的表现,只是埋怨孩子不好,而不知缘由所在。看来我们的确要尽快提高我们的健康素养,为了自己,更为了孩子们。
如果我们注意的话,会发现从小就喜欢户外活动的孩子大多发育良好。健康聪明,活泼开朗,身材健美,长相漂亮。而且学习也好。“体者,载知识之舟,寓道德之舍也。”毛泽东这句名言充满了辩证法哲理。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是从小就喜欢户外活动的。成吉思汗、毛泽东、钟南山青少年时就是户外运动高手。到过国外的都知道,国外的小孩出生不多长时间就到户外享受大自然的沐浴了。在澳大利亚悉尼,笔者早晨亲眼看到年轻的母亲推着婴儿车跑步锻炼,车里的婴儿几个月大,嘴里含着奶嘴露着小胳膊小腿。在日本,即使大雪纷飞的冬天 小学生都是穿着短裤短裙。笔者亲眼看到一个年轻的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一岁左右的小孩赶路,小孩露着胖胖的小腿,当时正下着鹅毛大雪。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多参加户外活动,这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要有不同年龄阶段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安全周到的保护措施,我们还要为孩子们开辟新的场地,比如郊外的自行车道。更要治理好污染,让户外有清新的空气。
孩子们是属于大自然的,让孩子们多到户外去拥抱大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