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体育局绘就“十二五”蓝图

11819日,2011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在张家口召开。会上,聂瑞平同志代表省体育局领导班子作了题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沿海体育强省建设新局面》的讲话,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河北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深入分析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重大举措。

聂瑞平指出,“十二五”时期河北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为宗旨,紧紧围绕建设沿海体育强省目标,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体”、“人才强体”、“依法治体”、“品牌带动”战略,加快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独具河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群众体育活力,着力增强竞技体育实力,着力打造体育产业竞争力,推进河北体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向沿海体育强省迈进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聂瑞平表示,“十二五”时期河北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一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跨上新台阶,完善城乡基层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城乡基层体育组织网络,加快全民健身指导网络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和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二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30,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0-50个,全省常年坚持业余训练的总人数保持在2.5万人左右,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力争达到2万名。三是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大幅提升,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项目真正形成项目优势,潜优势项目向优势转化,落后项目实现突破(参加全国比赛进前八名),在伦敦奥运会获取13枚金牌,第十二届全运会参赛成绩金牌或奖牌数超上届、团体总分进前十名。四是独具河北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园区、示范区、体育骨干企业和体育品牌,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的体育消费需求,“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更加成熟,真正成为全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示范区、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区和体育健身休闲品牌的展示区五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民小区)五级体育场馆设施网络,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聂瑞平强调,“十二五”时期河北体育发展能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到六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下大力解决有限体育资源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科学筹划河北体育发展各个方面工作和各个工作环节,正确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妥善协调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二是必须坚定建设“沿海体育强省”奋斗目标不动摇,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沿海体育强省这一奋斗目标来定位、来谋划、来展开,按照“增强群众体育活力、提升竞技体育实力、打造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总要求来审视和反观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主要症结所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三是必须把“体育惠民”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总体部署,及时高起点跟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必须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兴体”、“人才强体”、“依法治体”战略,推进河北体育新跨越。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在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大力推进教育与体育训练结合、体育科学与运动实践结合,建立起适应体育强省需要的科技保障服务体系。五是必须更加重视体育产业发展,拓展体育发展空间,实现产业和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切实扭转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多的局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更加重视体育产业发展,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我省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为契机,要重视和善于运用市场手段和杠杆,通过引导培育体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六是必须全面提高组织领导体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体育发展新局面。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局机关各职能处室以及有行政职能的各直属单位都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处理好“管”与“办”的关系,抓大事、谋全局,强化行业管理,强化宏观管理,强化服务管理,切实在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有关政策、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上多思考、多用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