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技助力奥运备战系列报道二:科研所科研保障团队持续助力游泳项目奥运备战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体育科学研究所 字体:

2020年东京奥运会进入紧张而关键的备战阶段,我所科研保障团队凭借精湛的业务和优良的作风驰而不息地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提供科技保障支持,为中国队争金夺银做贡献,他们是竞技体育领域的无名英雄。

综合训练服务工作——程燕、林洪

数字化时代下,游泳项目越来越重视和倡导“用数据说话”,利用数据解析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技术改善和战术制定。在日常训练和比赛期间,科研团队会运用视频拍摄和视频解析,获取运动员各个段落的成绩、划频、划幅、游速以及技术动作视频等数据,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制定比赛技战术,确定技术发展方向。林洪研究员在游泳运动训练和比赛数据化的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所在的科研团队长期在运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与教练员和运动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各种测试数据以及分析结果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数据解析是一项考验细心和耐心的工作,比赛期间的数据解析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后方的解析团队几乎每天都要熬夜工作,一帧一帧对录制视频进行标注记录,以保证快速准确向教练团队提供相关数据,以便为运动员之后的赛程技战术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正因为数据解析在赛时的重要性,程燕研究员作为游泳项目科研团队负责人之一为不耽误工作进程,2019年游泳世锦赛期间带病坚持随队出国比赛,因急性肠炎在光州当地医院紧急接受救治,回国后从机场直接送至医院进行手术,术后住院期间仍忍痛坚持与前方教练进行沟通,在病床上与团队对接和指导解析工作,敬业忘我工作的科研精神令人动容

除了赛时数据收集和解析工作,程燕研究员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日常训练中也将“数据”作为重要参照,为运动员提供科学有效训练的建议。综合运用生理生化监测、技战术研究、队员技术特点、对手情况分析、统筹心理疏导等多种信息配合教练对运动员提供科学训练建议,例如在研究接力项目中如何接棒、排序,针对常见犯规节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以减少抢跳失误,等等,由此可见项目的每一个进步和突破都凝聚着保障组每位成员的智慧与辛劳付出。

在做好训练监控和数据解析的同时,游泳科研团队中我所的青年科研人员也积极投身到队伍一线,围绕重点运动员的营养膳食和生理生化机能监控等开展科技服务保障工作。

体能训练工作——闫琪

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比赛技术动作和战术安排等诸多环节的重要基石。精英运动员的高效体能训练离不开科技的引领,闫琪研究员创建的数字化体能训练实验室以“训练=评估”为核心理念,应用多种现代科技方法,在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实时测量的数据来监控训练质量,并根据数据对体能训练过程实施调整。该实验室在奥运备战过程中,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体能指导,对运动员进行全方位的运动能力测评和个性化体能训练。

为了保障运动员的训练质量,闫琪研究员不辞辛苦,世锦赛前六周内往返穿梭于北京与济南数十次,上高铁写计划,下高铁带训练成了日常。尽自己最大努力将队员赛前竞技状态调控到最佳,用实际行动践行“以运动员为核心”的理念。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往往都是个性化的,“计划不如变化”,有一次训练期间刘湘突患感冒,制定好的计划显然已经不合适,他凭借丰富的经验临场安排训练,既保障了肌肉的适度刺激,又避免了加重病症。

“每一名努力的运动员都值得认真对待”“最优秀的运动员就应该进行科学的体能训练”,闫琪研究员在训练中不断摸索经验、创新训练方法。针对施廷懋的走板训练,用增加平衡台、频闪眼镜来提升运动员身体控制能力及视觉反馈水平,由此动作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闫琪研究员满腔热忱专注于体能训练工作领域,对工作全情投入、踏实敬业、精益求精,在应用体育科学手段帮助运动员实现奥运梦想的同时,也为数字化体能训练助力竞技体育发展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

以上仅为科研服务保障团队中的几个缩影,还有很多未提及到的保障内容和人员,他们数年来甘居幕后,兢兢业业,不懈努力,运用科技的力量作出科研人的贡献,为我国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和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提供重要的科技保障。向幕后的科研工作者致敬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