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体育总局竞体司关于征集重大国际比赛中典型失利案例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7-30 来源:竞技体育司 字体:

体竞字〔2019〕115号

体育总局竞体司关于征集重大国际比赛中典型失利案例的通知

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中国足球协会、中国篮球协会,有关改革试点项目协会,备战办:

    东京奥运会进入冲刺阶段,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范化解参赛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做实“六个东京”。经研究,拟在国家队征集重大国际比赛中的典型失利案例,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大国际比赛是指: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洲杯、亚锦赛等。典型失利案例是指:因种种非实力原因,非战斗性因素导致的意外失误和失利,造成成绩与实力不符。比如:因对竞赛规则的理解不到位、对裁判的执法标准和习惯不掌握、对对手的技战术风格没分析透、运动员心态问题、报错名、打错靶、睡过头、错过车、喝错饮料、没控制好体重等等。

    二、高度重视。专人负责,组成工作小组,组织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等团队人员,共同分析、认真梳理本项目重大国际大赛中的典型失利案例(包括中国运动员和外国运动员)。

    三、形成文字上报。案例要客观真实,具有典型意义,内容要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拳拳到肉,鞭辟入里。体例可参考本通知附件《案例模板》,并于8月15日前书面报总局竞体司。

    联 系 人:杨家宝、张  锐

    联系电话:87183141  87183142

   

    附件:案例模板

体育总局竞体司

2019年7月25日

附件案例模板

“埃蒙斯现象”连续上演三届奥运会

一、背景

    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出生猎人世家,21岁就拿到了世锦赛金牌,多次获得世界杯金牌。埃蒙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前九枪打完领先对手3环之多,最后一环却意外脱靶(仍然打出惊人的10.6环),将金牌拱手让于我国选手贾占波;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数第二轮领先对手将近4环,最后却只打出4.4环,再度错失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决赛第九枪后领先对手1环多,第10枪却只打了7.6环,第三次错失金牌。

二、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埃蒙斯在决赛过程中渴望获得奥运会冠军,心理出现紧张感和巨大的压力,心态失衡,在最后一环功亏一篑。

   (二)客观因素第一次的失败经历在埃蒙斯潜意识里形成条件反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失利埋下伏笔。

三、总结经验

    埃蒙斯是射击项目少见的天才,曾经在国际赛事中获得多次世界冠军,因此“埃蒙斯现象”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战术问题。“埃蒙斯现象”与选手心理波动关系密切,世界顶级射击高手是埃蒙斯对自己的认知,这使他在某些条件下存在异常行为,执行动作的衰变,将到手的金牌拱手相让。

四、汲取教训

    埃蒙斯在连续两届奥运会中的表现失误,将金牌拱手“让”给中国队,像射击、跳水、体操、击剑等技巧性运动项目中,比赛过度紧张和成就动机过大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也应吸取教训:

    (一)提高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运动员能够正确面对比赛,防止出现过度紧张和比赛成就动机过大的反效应。

    (二)摆脱“埃蒙斯魔咒”,需脱离“失败画面”,赛前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不给自己过多的暗示。

    (三)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包括直接性干预策略和预防性干预策略,在各类比赛中反复应用并熟练掌握。

    (四)在比赛中,集中注意力、切断有害信息,保持比赛过程中的专注度。

    (五)加强体能和有氧训练,克服体能过早衰退和明显不足的弊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