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正文
交流中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参观国博双展
发布时间:2023-04-10 来源:对外体育交流中心 字体:

为引导中心青年干部职工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感受新时代伟大历史性成就,2023年3月31日下午,交流中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织到国家博物馆参观“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和“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教育展览。


宇宙浩然气,久已铭心脾,我们都是银河的子孙。三十年孜孜以求,三十年砥砺前行,三十年风雨兼程。中国航天历史性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成功突破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创造了重大飞行任务27战27捷的辉煌战绩,建成了命脉完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的大国重器,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本次展览全面系统展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特别是新时代发展的历程和建设成就。


“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教育展览,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呈现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来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李大钊的《狱中自述》、何叔衡在长征出发前夕送给林伯渠的毛衣、方志敏嘱托胡逸民把手稿带出监狱的亲笔信、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守岛时升起的国旗、黄大年记录的关于无人机设计构想的笔记本、“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国家医疗队”全体队员签名的队旗、钟南山赴武汉的高铁票……170余件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手稿、家信、遗书等珍贵文献以及各类实物,饱含着深沉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参观结束后,中心青年干部职工们纷纷表示,这次身临其境感受中国航天伟大成就和老一辈共产党人炽热的革命情怀,收获很大,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红色基因的精神和真谛,感受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一次次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令我们在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的同时,立志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多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和无私奉献精神,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上奋发努力,为建设体育强国做出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