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模队,其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航空模型运动协会,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沈航)第一个学生社团。该社团以“培养航空志向,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工程素质,丰富课外科技活动”为宗旨,长久以来一直活跃在沈航的学生群体之中。 航模队既是学生课外活动的社团组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技知识的场所。多年以来,沈航的校领导对航模运动高度重视,不仅在经济上对航模运动大力支持,同时将航模队作为学校创新培养试点工程,并将其隶属在通用航空研究院之中,对航模队进行系统化管理,并采取学生自主管理培养模式,成立学生领导队伍,指导教师负责把握整体方向,以“大胆创新,注重实践,自主学习,合作进取”为培养理念,使队员在动手中求知,在实践中学习。平时在进行航模活动时,时常会看到沈航的校领导与同学们一起研讨关于航模的各种知识。 沈航航模队队长马东在回忆初进航模队时表示,进入航模队之前,他在飞机专业方面的知识基本是零,因为喜欢航模运动而加入。在成为正式队员之后,航模队的老师不仅经常鼓励他多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告诉他永远不要等着别人去教你,要学会自己学习,要有主动性。通过在航模队的学习,现在他不仅养成了遇到问题就主动请教,自己查资料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关于飞机的知识。 航模的设计工作,是航模运动的重点,同时也是考验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创新的重要环节。沈航航模队设计组组长杨毅谈到参与航模运动的感受时说:“在航模队学到的知识都是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受益终身。沈航航模队很注重创新思想,进入航模队后,我的很多关于飞机的奇思妙想,不仅可以在这里得到亲自验证,同时,还会受到学长和老师们给予的解答与鼓励。我想这也是沈航航模队最吸引同学们的原因之一。” 多年以来,沈航航模队不仅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航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还六次参与本校的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才900余名、优秀航模飞行手200余名、优秀无人机飞行手60余名、优秀航模教练20余名。同时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载重空投项目中,该校设计的飞机载起了7.6倍于自身重量的载重物,凸显了该校在飞机整体系统设计上的特点。 在沈航航模队,至今还保持着一项令人骄傲的成绩,那就是航模队的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几乎全部加入到我国通用航空或军用飞机设计领域,对于这一现象,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航模队员在校参与航模运动期间认识并了解了飞机,同时,他们与其他只学习课本知识的大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基础,队员们在参加各项比赛的过程中与其他学校的同学进行广泛的交流,在锻炼处理问题能力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这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一架飞机从设计,制作、验证、试飞、改进全部由队员自主完成,老师仅在关键问题上给予指导,队员们在充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掌握了大量飞行理论知识和飞机设计思想,每当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困难时,同学们就会通过集体讨论和多次验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也正如航模队副队长刘瑶瑶所感受的那样:刚来大学时,我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很难有始有终,而加入航模队和大家一起工作后,我看到了学长们是如何一点点克服困难并坚持到最后。如今,不管是航模还是其他,我遇到困难都是想方设法解决而不是放弃。 现在沈航航模队在学校的支持与各级老师的指导下,正朝着一个更高的水平前进,相信未来在我国的通用航空领域,将会看到更多的沈航学子,在这一领域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王 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