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中国体育报 > 正文
(中国体育报)顺改革之势 圆飞翔之梦
发布时间:2014-12-29 来源:中国体育报 字体:

阅读原文请点击链接

 

悬挂滑翔

 

三角翼

 

高桀摄

 

朱辛未摄 专心致志只为一触即发

 

高光摄 火箭发射

 

张华卿摄

 

热气球

 

动力伞

 

滑翔伞

 

 

肩负航管重任 开拓低空市场

2014年的热门词汇中,“体育产业”和“低空空域”几乎同时被媒体冠以“下一个金矿”之名,航空体育作为两者的结合点,在过去的一年中不仅在竞技赛场上屡屡斩获优异成绩,更在事业和产业发展当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当“体育产业发展”和“低空空域改革”政策所掀起的发展浪潮到来,航空体育也面临着随之而来的巨大挑战。对此,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航管中心)主任李正梅表示:“在市场中发展壮大,让航空体育有了自身造血的能力,未来借助低空空域改革和国家重视体育产业发展两大利好,航空体育还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拉动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新的GDP增长点。”

责任见证事业成长

2012年,中国民航局印发的《关于滑翔机、自由气球等几类航空器驾驶员执照训练和运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滑翔机(包括动力滑翔机)、初级飞机、自转旋翼机、自由气球、充气体积小于4600立方米的飞艇等5类航空器(以下简称:“小型航空器”)飞行员执照训练和运行管理工作授权给航管中心负责,体现了对航管中心多年管理航空体育工作成绩的肯定和对管理航空体育经验和能力的信任。按照体育空管“十二五”规划建设计划,航管中心已基本完成在全国重点省市和地区分别建立31个低空飞行监视管理平台,6部移动式低空监视管理系统并配置500多部终端设备的工作,加强了体育系统低空飞行监视能力和管理力度。

为进一步促进通用航空及航空体育事业的发展,今年,中国民航局委托航管中心负责无动力滑翔机、动力滑翔机、初级飞机、自转旋翼机、自由气球、小型飞艇和飞艇等运动类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和运动类航空器部分持续适航管理工作,并下发了《关于下发CCAR-91R2有关机载设备要求等效符合性方法的通知》和《运动类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办法》,调整了多种运动类航空器的运行条件,解决了运动类航空器在多年实际运行和使用当中反映出的有关机载设备符合性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原有的规章规定的标准较高,现在委托航管中心对于规章进行相应的调整,降低一些标准,使运动类航空器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更加符合适航条件,简化管理手续,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更多运动类航空器可以飞起来。这一系列政策必将促进航空体育行业发展。

另据记者了解,为了进一步履行好自己的管理、服务职责,航管中心还将争取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扩大航空体育低空监视管理平台的规划建设,推广飞行基地和飞行营地建设,在实际运行方面加快发展速度,让更多喜欢飞行的人能够参与到航空运动当中来。

市场承载产业未来

“我们要举大众消费之旗推动航空体育发展。”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正梅指出,航空体育要在体育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拉动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人们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发展变化,正在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有分析指出,随着我国低空空域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我国通用飞机数量将达到104万架,飞行员数量达到208万人,飞行基地和航空飞行营地以及飞行培训中心达到2万个,机务维修人员达到312万人,为达到这一水平,仅培训经费就要达到1万亿。

在今年10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体育产业要“加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意见》还指出要“引导发展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船艇码头等设施。”

根据《意见》内容,李正梅介绍,航管中心组织研究制定了航空飞行营地标准,未来计划在全国建设2万个飞行营地、飞行基地以及飞行培训中心。为了促进航空体育在拉动消费过程中发挥作用,就必须通过网络打造一个能够涵盖所有航空服务的智能网络平台,以便于疏通消费渠道,达到最高效率,从而促进航空体育消费。同时,协会还将建设包括商用飞行驾照、私用飞行驾照维修人员培训品牌,通用商务、专业飞行服务品牌,体验观光、旅游飞行服务品牌等在内的8个航空消费品牌。

据了解,为了促进航空体育产业链的打造,航管中心还将与地方携手建设一系列品牌赛事,其中与武汉市共同打造的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届时将在陆地加水面共约2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进行赛事、展览、飞行表演、飞行体验、论坛/聚会、教育与娱乐、博物馆参观游览以及其他特色活动。

 

从创新的高度 发展科技体育

  

从第一届全国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到第十一届全国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正式向国际化进军,从第一所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挂牌,到今年传统校扩军至200余所,科技体育十余年的成绩离不开航管中心及科技体育人的不懈努力。现在,科技体育一改人们脑海中只存在于少年宫、科技馆以及极少一部分爱好者参与的课外活动中的印象,走进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课堂,已经初步形成了科技体育与教育的共赢,一批批航空航天科研类人才正不断涌现。

科技体育 走进学校课堂

从人群层面来讲,过去的科技体育更像是一小部分学生的活动,然而要想将科技体育做大做强,扩大参与人群,让科技体育进入学生课堂,是项目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航管中心在科技体育方面除了组织赛事活动以外,专门组织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举办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校长和管理干部培训班,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向校长及相关工作人员阐述科技体育的内涵和外延,使校长及管理干部能够系统地了解科技体育、支持科技体育,使科技体育顺利走进校园进入学校课堂,实现科技体育与教育的共赢。

科技体育进课堂并不意味着单独成为一门课程,而是与劳技课、科技课、综合实践课、通用技术课,甚至是美术课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原有课程的同时,全方位立体化地学习科技体育的知识,从而使该项课程的效益最大化,使更多的学生可以接触到科技体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科技体育进课堂是科技体育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表明,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在开展科技体育活动的学校中,科技体育在学生的参与兴趣排名中名列前茅,选择比例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直接表明了学生对于科技体育知识的需求以及高度的参与热情。现在已经有不少学校编写了科技体育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接触到、学习到科技体育的相关知识。

科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定位就是为教育服务。科技体育的核心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沿着课本的知识,为学校设计一系列的课程活动,以新颖的形式开展相关课程,例如:小小汽车工程师工作室、小小航海家工作室等。每学期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接触科技体育知识,从易到难、从基础知识到动手制作,最后参加比赛。一系列的课程,调动起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让孩子在接触模型知识、科技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

十年创新  来之不易

2004年,只有4所高校参加的全国科研类航模比赛打响了第一战……2014年,演化成两场分站赛,一场总决赛的全国科研类航模比赛,参赛学校增至一百余所,上千名参赛选手在八个大项的比赛中各显神通,十年过后,呈几何倍数增长的赛事规模和影响力不禁让人发出感叹。

对于科研类航模比赛来说,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年共举行了两场分站赛,和一场总决赛,在河北科技大学分站赛上共有21所高校参加,西安理工大学分站赛上共有29所高校参加,而在山东省胶州市举行的2014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上共有73所高校参加,全年累计参加科研类航模比赛的高校已经超过百所,参与人数更是高达千余人。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会明白这组沉甸甸的数字多么来之不易。

按照科研类航模比赛规则,赛事中只提出任务,以及对参赛飞行器的基本要求,参赛队必须在限定的范围内,自行设计好符合要求的飞行器,参加并完成比赛任务。设计、制作、调校、参赛,这一连串的工作完成以后,无形中是对每一名参赛选手以及参赛队伍的综合实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核。在这个多维的空间中,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需要有团队的工作效率、设计的大胆创新、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等,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多方面的因素,才使得比赛的过程变得异常精彩。

科研类航模比赛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原因就在于它为学生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简单来说,就是把学生们学到的课本知识在比赛中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教学生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国家航空产业发展相融合。通过比赛,学生看到了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社会则看到了这些学生的价值。

在今年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上,经常会看到学生们通宵达旦地在进行航模的制作与调校。在不少带队参赛的老师看来,学生之所以如此投入,正是由于比赛在创新方面的特点,触动了学生对于追求创新精神的渴望,才使得大家能够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由于近些年赛事的发展,今年的比赛还特别受到了世界航空运动联合会的关注。 

十余年来,通过科研类航模比赛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遍布我国航空工业的各个工作岗位,不论是国防建设领域,还是国家重点工程,抑或是高科技创新工程,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近年来,众多高校的航模队在世界大赛上披金摘银,也让航管中心发展科研类比赛的信心大增。未来科研类航模比赛还会继续坚持与教育相结合,为国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贡献力量,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人才。

从服务教育入手,从服务学生入手,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想学生之所想,做到沿着课本的思路向前走,一条科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之路清晰地展现在了大家眼前。未来,科技体育人将继续沿着这条大路前进,把科技体育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享受科技体育项目带给他们的成长与快乐。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均由航管中心提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