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其它媒体 > 正文
海南日报 航模运动:让孩子仰望天空
发布时间:2013-09-18 来源:海南日报 字体:

                随着近几年中国“神舟”飞船相继成功升空,海南文昌航天城加快建设,航模运动正在海南形成一股新热潮。  

航模运动:

让孩子仰望天空  

 

 航模运动正在海南形成一股新热潮。 本报记者 宋国强 摄 

 

  

航模赛对青少年动手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苏建强 摄 

 

  

航模表演点燃孩子航天梦。张茂 摄 

 

■ 本报记者 陈 超  

 

通讯员 梁泰铭 实习生 张仁圣  

 

 

曾几何时,纸飞机是孩子们最容易得手的玩具,看不顺眼的试卷、似乎总也写不完的作业本,心情好或者心情不好时,都可以变成小小纸飞机,载着思绪随风飞翔。而纯真的童年,就这样与“航模运动”有了最初的亲密接触。

 

同样是纸飞机,8月4日在海口举行的第十五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简称“飞北赛”)开幕式上,却有了“一飞冲天”的本领:这些纸飞机用厚实的纸板做成,外形朴实无华,如同孩子的手工,经典的尖尖头、宽大机翼。但隐藏在机翼之间,电动机、接收器等给这些“纸飞机”不一样的“心”。在全国冠军的遥控下,这些机翼展开长度近半米的“纸飞机”,能进行翻滚、转弯、绕圈、直飞等多种飞行动作,甚至能爬升到几十米的高空。表演现场,不论操控者还是观看者,都把头使劲地仰着,目光努力追寻着那些轻巧的身影,心中充满风一样的感动。

 

代代传承的飞翔梦想

 

“一年不见,多了很多新面孔。”去年是第十四届“飞北赛”海南队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今年晋升为第十五届“飞北赛”海南队教练,这让韩东东对挚爱的航模运动有了份新鲜感。

 

去年,韩东东考上河北大学,“我们学校不是航空航天类的专业学校,我没找到一位同好者,也没有地方可以玩航模。只能通过在网上看论坛帖子,加强理论学习。”放假回到海南,小韩赶紧投入到航模实操中,唯恐手变生疏了。现在他不光自己玩,还要抽空到海南(海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帮助老师林恩民对小师弟、小师妹学习航模进行指导。“主要是帮助孩子们养成好的习惯,譬如我们当初玩航模时,只用两个大拇指操纵遥控器,而正确的玩法应该是用拇指和食指一起捏着操控杆,这些习惯会影响到今后操控的灵敏性。”

 

今年2月,海口市陆海空模型运动协会成立,首任会长林恩民是海南建省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航模爱好者,现在是海口市34小的副校长,在海南(海口)青少年活动中心义务进行航模知识讲解。林恩民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随着近几年中国“神舟”飞船相继成功升空,海南文昌航天城加快建设,航模运动正在海南形成一股新热潮。

 

海口市陆海空模型运动协会成立这几个月来,即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三亚、陵水、昌江、澄迈、文昌等7市县开展进校园的航模运动普及,受到当地师生的热烈欢迎。在海口,协会与各单位联合举办了3期航模活动公益冬令营或夏令营,每期都有80多人参加。现在,协会在海南(海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免费的航模兴趣班,有10多个孩子正在长期学习。

 

据了解,1998年,海南南方模型运动俱乐部成立,成为我省第一个社会团体性质的航模专业组织,2009年,海口出台了《海口市青少年海陆空模型运动三年发展规划》,2010年,海口市青少年海陆空模型运动基地成立,我省航模爱好者在年龄段、操作机型爱好等方面有了细分,正呈现出中老年爱好者领军、青少年爱好者迅速壮大的良好发展势头。

 

13岁的追飞者

 

个子高高、皮肤白皙的13岁北京男孩翁子正,这次在第十五届“飞北赛”中担任编外工作人员。乍看不起眼,细聊之下,你会为翁子正和他的家人叫声好———这是翁子正第二次独自出远门,第一次在大型比赛活动中担任志愿者。

 

“妈妈就是想锻炼我的独立性。”翁子正细声细气地说。每个热爱航模运动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为他们提供爱心和财力支持的坚实家庭后盾,而这样的家庭,在对孩子培养上,必定也是很有思想和前瞻性的。

 

翁子正今年已在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上初中。初中学校里没有了航模运动兴趣班,翁子正一下子失去了组织,可心中始终保持着对航模运动的热爱。这时妈妈告诉他,第十五届“飞北赛”要在海口举行,并鼓励他为大赛进行志愿服务。“两年前我就第一次独自出过远门了,是去河南的乡下走亲戚,倒了好多趟车。不过我不怕,因为以前跟家里人出去旅游时,怎样坐车、怎样做好自我保护,我都知道。”

 

为第十四届、第十五届“飞北赛”进行赛制总设计、国家体育总局航电模中心航空车辆模型部主任王雷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上万所学校、200多万青少年在参与各种普及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比赛项目。2007年开始,飞北赛明确设置教育竞赛,所设项目中,也分制作分和比赛分,“飞北赛中65%的参赛者能获得奖项,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通过参加航模运动得到认可,并以此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

 

王雷介绍,近些年,航模运动着力以“科技进校园”的活动形式,加强科技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分量,并以比赛为杠杆调动学校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我们开展航模运动时,非常注重运动项目是不是适合孩子,不希望像过去,需要有教练、家长的辅助才能完成,而是希望能由孩子完全独立完成从制作到拼装到飞行的全过程。”

 

这样的观点在这次于海口举行的第十五届“飞北赛”开幕式上得到体现,表演中,大型纸飞机、“钢铁侠”等能与孩子们引起共鸣的飞行器精彩亮相。其中“钢铁侠”的制作者张兆年表示,他实际上是把飞机的侧翼和尾翼等部位进行了抽象化,“这里面需要用到很多数理化的知识。玩航模的人,课本上的知识能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学得更扎实。”

 

喜欢航模的孩子,也许身形不算高大,但都非常灵活。去年在第十四届“飞北赛”上取得铜牌好成绩的海口国科园5年级学生的苏子敬扑闪着明亮的大眼睛,毫不怯场地向大家介绍他玩航模的收获:心灵手巧、强身健体。

 

王雷说,玩航模需要追跑,在模型的组装、调试、维修、训练等过程中,需要孩子慢性、持续地释放能量,这都锻炼了孩子的体能、韧性、耐受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一种理性思维的能力,航模看上去很简单,但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不简单。”

 

在海南的蓝天下高飞

 

与节假日里办得红红火火的英语、数学、作文等补习班甚至美术、钢琴等艺术兴趣班相比,航模运动这样的科技体育项目,在海口乃至海南,都还是极少数人参加的活动。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航模运动在学校、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普及率较低,由此带来海南学生中,科技体育能力的欠缺和落后。

 

从2011年开始,海南省国资委承办了首届环岛飞行拉力赛、第十四届、第十五届飞北赛等航空体育运动赛事,相关负责人表示,航模运动结合科普和体育,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青少年实现航空航天梦想的必经之路;“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些赛事,普及航空航天知识,为海南航空航天事业孕育更多的人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