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China Aeromodelling Design Challenge ,以下简称“CADC”)办赛质量,保障竞赛公平、公正、公开,现发布竞赛规程,请遵照执行。
一、主办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二、竞赛时间和地点
(一)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分站赛
1.浙江杭州,8月16日-19日
2.湖南衡阳,9月6日-9日
(二)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
四川成都,10月
(注:具体比赛时间地点见总决赛和各分站竞赛通知)
三、竞赛项目
(一)创新实践竞赛
1.限时载运空投
2.模拟搜救
3.太阳能飞机
4.垂直起降载运
5.对地侦察与打击
6.多级模型火箭发射与载荷回收
7.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
8.限距载重空投
9.微型折叠飞行器
10.模拟舰载撞网回收
11.电动滑翔机
注:分站赛需设上述11个项目中的至少4项,同时可结合当地情况设公开组项目;总决赛设置上述全部项目。
(二)科技创新评比
科技创新作品鼓励围绕以下主题设计:
1.模型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动力装置、结构工艺、飞行控制、起落装置、抓取投放装置创新。
2.参赛模型飞行器的飞行训练设备和辅助地面设备创新。
3.新概念模型飞行器的创新设计及其飞行验证。
(注:分站赛不设科技创新评比)
四、参赛办法
(一)比赛设大学生组和高中生组。
(二)大学生组参赛选手必须是在校大学生或科研院所在职人员,资格审核以学信网学历信息、军校学员证或科研院所工作证明为准。高中组必须是在校高级中学学生,资格审核以所在学校提供的在校证明为准。
(三)除军事院校外,各代表队领队、指导教师、参赛选手必须是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当年度注册会员。
(四)大学生组比赛项目为创新实践竞赛所有项目和科技创新评比,高中生组比赛项目为创新竞赛中“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模拟舰载撞网回收”和“电动滑翔机”。
(五)各创新实践竞赛项目比赛的操纵手不得兼任其他机组的操纵手。“多级模型火箭发射与载荷回收”和“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 项目的选手不得项目内兼组。
(六)在以往比赛中曾经获得单项第一名的操纵手,不能再担任原获奖项目的操纵手。
(七)赛前将组织操纵手操纵能力和模型适航性的抽查,没有通过测试的操纵手和没有通过适航性测试的模型不得参加比赛。
五、竞赛办法
(一)按照《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规则》执行(见附件)。
(二)参加创新竞赛项目比赛,同一代表队各小组间不允许共用飞行器及机载设备。
(三)单项团体名次以各单位单项名次之和确定,名次之和少者列前。如相同,单个飞行组最好名次小者列前。再相同,名次并列。单个飞行组不计单项团体名次。
六、录取名次与奖励
(一)创新实践竞赛项目分别录取各飞行组单项前三名和团体前三名。总决赛分别颁发证书和奖牌。
(二)科技创新评比项目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对特别优秀的项目可设特等奖。总获奖比例不超过参评作品总数的60%。一等奖可以空缺,特等奖一般在一等奖中产生,可以空缺。
(三)所有创新实践竞赛项目单项和科技创新评比项目按实际参赛组数的15%颁发一等奖证书、20%颁发二等奖证书、25%颁发三等奖证书。
(四)总决赛设置优秀团队奖,获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代表队总数的20%。
七、报名
(一)赛事采用网上报名。具体报名办法详见各竞赛通知。
(二)各代表队可填报领队1名。创新实践竞赛每个飞行组可报指导老师2名,每队指导老师人数与参赛项目数比值为1:2。科技创新评比每个申报项目可填报2名指导教师。各代表队领队、指导教师只能在一支代表队任职,不得兼任其他参赛队职务。
(三)正式报名截止日期另行通知,以报名截止后系统保存的各代表队报名信息为准,不允许再进行任何更改。
八、其他
(一)比赛用燃料和电池各队自行解决。
(二)参赛队所有费用(交通、食宿)自理。
(三)各参赛队必须展示校旗、统一着装。
(四)创新评委、仲裁和裁判员由主办单位聘请。
(五)报到时间、地点及其他有关事宜详见竞赛通知或补充通知。
(六)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规则.pdf
体育总局航管中心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
2024年6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