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注国家队 > 正文
答好钢架雪车这张试卷
发布时间:2019-10-31 来源:冬季运动管理中心 字体:

  钢架雪车是一项什么运动?2015年,闫文港参加组队前的跨界跨项选拔,全网搜索出一张着装类似骑摩托的运动员照片。对于这个当时在中国鲜为人知的项目,他没太能琢磨明白究竟怎么个操作法。音讯杳无4个月,当满腔热切淬得冰冷,入选消息姗姗来迟。他旋即踏上前往加拿大的征程,被推流向未知的命运。

  一项运动盛行,往往衍生于原始沃土。在加拿大,想体验钢架雪车带来的飞驰快感,实在是件稀疏平常的事。只要购票,游客就能从专业赛道约2/3处飒爽出发。训练第一天,闫文港和队友从游客出发点摸索滑下,没有前辈,没有经验,没有传承,他们就是开天辟地者。

  就像刚刚涉猎一门新学科,没有例题,只有对公式的死记硬背,读题都如阅天书。这个时候,谁能建立对学科最初的理解,谁就抢占了先机。幸运的耿文强第一个拿到了这把钥匙,训练仅两个多月,他就在瑞士圣莫里茨国际邀请赛中过关斩将,获得铜牌。他开始畅想两年后的平昌冬奥会:如果届时能代表祖国参赛,那将是给自己最好的大学毕业礼物……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耀,诱惑着他触动思考的齿轮,去窥探钢架雪车的冰山一角。

  平昌冬奥会,耿文强如愿成为中国参加冬奥会钢架雪车比赛第一人。对“是什么”的坚定追求,令题面拨云开雾。他最终超过了自己预设第15名的目标,用位居第13名的成绩,交出了满意答卷。

耿文强在平昌冬奥会钢架雪车比赛中

  有时候一帆风顺能够积累的经验,疼痛也未尝不会获得同样的领悟。全年8场比赛积分累积,排名前50即有资格参加平昌冬奥会,闫文港排在第65。近在咫尺的希望幻灭,而在此之前,他对这项规则都知之甚少。他第一次回望自己,懊恼过去的浑浑噩噩。

  闫文港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后知后觉的孩子,在他此前的跳远生涯中,运用自己的身体机能远多于大脑。循规蹈矩地按照教练的要求训练,鲜少思考“为什么”,他把这种习惯代入新项目,自然不会明白钢架雪车“是什么”。日复一日机械的训练并不会引起质变,就像把例题答案背下来照样应付不了试卷。

不同的姿态、角度、频率都会对滑行产生影响

  反复琢磨不同姿势、角度、频率带来的“解题”新思路,克服逃避心理不断总结错误原因,闫文港在接下来的夏训中狠狠逼了自己一把。他渐渐发现,所谓比赛,不过是一张终极考验的试卷:所有试题都贯穿在日常训练中,所有答案都会在呼啸而过中闪现。

  出乎闫文港意料,这份领悟化解了暗涌的浮躁。人与问题不应当相互对立,而是该彼此成全。一旦消除预设的敌对立场,解决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平等的对话。从容的种子种下,豁然开朗的局面随之打开。这是成长道路上令人喜悦的节点,不囿于小得小失的纠结,从而滋生出春风化雨的力量。

  2018年,耿文强和闫文港分别摘下北美杯和欧洲杯冠军,用两枚沉甸甸的金牌表彰过去3年的付出。他们在一次次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在迷茫与顿悟交织的成长中,与钢架雪车建立了心有灵犀的默契。钢架雪车不再是拘泥于肉体的运动,而成为生命中构建精神与信仰的重要部分。

耿文强和闫文港上赛季收获颇丰

  人生总是会在某一时刻划下分水岭,彼时不觉得,蓦然回首,才发现已经越过重重山峦。因为一点一滴的摸索与思考,答好钢架雪车这张试卷,不再成为难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