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刘鹏局长在国家体育总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1-06-30 来源:机关党委 作者:刘 鹏 字体: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首先,我谨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对全国体育战线的共产党员致以诚挚慰问!对辛勤工作在体育战线基层的党务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向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表示热烈祝贺!
    90年以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满目疮痍,中国人民生活在悲惨深渊之中。为了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要求诞生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从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一穷二白。西方国家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环节,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同时,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在旧社会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并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逐步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和转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制度是最科学的社会制度,代表着人类历史前进的方向。同时,它也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长期实践,也遭受过重重挫折。由于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造成了延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创伤。1976年,我们党依靠自身的力量,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1978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思想束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开端。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高瞻远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准确历史定位,制定了“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涤荡了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旧观念、陈腐教条,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使我国获得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制定和实施了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的成就,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整体达到小康水平。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决策,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不仅使中国人民稳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党坚持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着眼于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的变化,我们党在思想观念上完成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在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各方面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坚持党的指导理论与时俱进,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不可摧的领导核心。
    90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此时此刻,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了卓越功勋的老一辈革命家,深切缅怀英勇牺牲的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
    抚今追昔,站在时代的高峰回首我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我们感慨万千。党的丰功伟绩令我们感到无比崇敬!党的正确领导让我们感到信心满怀!党为国家和人民描绘的宏伟蓝图尤让我们备感振奋!
    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历程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中国的发展雄辩地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建设宝贵经验充分证明,只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实现伟大复兴,一个强盛的中国,必定以伟岸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体育事业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国民体质羸弱,运动水平低下,体育人才和场地设施极度匮乏。在党的领导下,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我们从极其薄弱的体育基础起步,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世界体坛的一支强大力量。
    建国以来,我们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宗旨,群众体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国民体质显著增强,中国人均寿命已由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73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民健身活动广泛蓬勃开展,健身运动已成为更多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有组织的群体活动覆盖了青少年、农民、职工、老年人、妇女等各类人群。全民健身工作队伍逐步壮大。建立了一支超过3万人的服务全民健身的体育工作者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达69万多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遍布城乡。建成“全民健身路径”16.4万条,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400多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万多个。目前,全国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拥有公共体育场地。在西部和经济贫困地区援建“雪炭工程”体育场馆400多个。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已达100多万个。全民健身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新世纪以来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等若干保障全民健身的法规制度,为依法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保障公民体育健身权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始, 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我国第一个体育节日的诞生,表明全民健身运动迈向新的开端。
    竞技体育成就斐然。在举国体制的保障和促进下,从1979年我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开始,短短32年时间,我国已发展成为国际赛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多个项目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引领这些项目的世界发展方向。我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锻造的“中华体育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赤子顽强拼搏,报效祖国。在国际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耀。从1956年陈镜开首创世界纪录、1959年容国团夺得首个世界冠军至今,我国运动员共超创世界纪录1228人次,夺得世界冠军2533个。我国1984年首次组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共获得金牌163枚、银牌117枚、铜牌105枚。冬奥会上,获得了9枚金牌、18枚银牌、17枚铜牌。成功举办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我国运动员顽强拼搏,所获金牌位居榜首,实现历史性突破,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气,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我国体育产业也从无到有,逐步兴起,现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已初步形成了以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用品业为主的体育市场体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增强,体育健身娱乐业快速发展,各种健身场所迅速兴起,健身消费成为人们普遍需求。竞赛表演业方兴未艾,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成为吸引资金、拉动经济的热点。体育用品市场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有的体育服装、装备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体育彩票发行额逐年增加,自1994年起,累计销售额达2383亿元,筹集公益金777亿元,为促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间已经跨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要实现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体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的旗帜的指引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体育战线必须团结一心,顽强拼搏,以建设体育强国为己任,推动体育事业再创辉煌,续写新的篇章,为党的宏伟大业的实现做出新的贡献:
    一、坚持正确理论指导,深入学习、正确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中国革命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阐明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并在总结当代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进一步结合起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全面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现实,进一步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内容。这些思想理论体系,是正确的理论原则的科学总结,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体育战线必须坚持以党的正确理论为指导,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好党的基本理论,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水平,深刻领会党的理论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保持体育事业正确发展方向。
    二、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矢志不渝地朝着建设体育强国目标坚定前进。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指导方针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建设体育强国,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整体布局,扎实推进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全面建成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群众体育工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政府保障公民基本体育需要的水平,显著提高群众体育的组织化水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等指标。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使体育成为人民群众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全面建设基础扎实、发展均衡、核心表现突出的竞技体育新格局。坚持改革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利用国际国内两种竞技资源、两个比赛环境,进一步拓展夯实竞技体育项目基础和人才基础,巩固优势项目、强化潜优势项目、大力发展以田径和游泳为代表的基础大项和以篮球、足球、排球为代表的集体球类项目。进一步深化对项目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训练效率和水平。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建立完善体教结合新体制,促进运动员运动水平与整体素质同步发展。强化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教育置于与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锤炼运动员的精神、意志和品格,发扬和发展中华体育精神,充实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全面打造实力雄厚、门类齐全、具有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全面推动《关于加快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充分利用市场规律,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消除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大众健身娱乐市场以及以职业联赛和各类商业性竞赛、表演为主体的体育竞赛市场,带动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旅游、体育文化创意、体育装备制造与销售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率,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从业人员队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体育企业品牌、体育用品品牌。
    全面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努力树立中国在国际体坛讲信誉、敢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倡导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国际交往原则。进一步加强与友好国家的体育合作。积极参加多边国际体育事务,承担应尽国际义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体育外事人才队伍,全面参与国际体育交流,鼓励与支持中国体育人才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增强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实施人才强体战略,为建设体育强国造就一支过硬的体育专业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建设体育强国,人才是基础。建设体育强国,要把人才培养置于突出地位,按照具有战略眼光、精通体育业务、富于创新精神、善于谋划管理的标准,努力建设一支以高级专家为核心、以中青年后备人才为支撑,善于运用专业特长实现技术创新的高素质体育专业技术队伍。高度重视群众体育理论和实践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群众体育专业技术队伍和影响力。着力培养技术精湛、爱岗敬业、服务主体业务的体育行业特有高技能人才。努力打造在国际赛场上具有显著竞技实力的高水平运动员队伍,切实抓好“双百精英教练员”选拔和培养。鼓励和支持我国体育人才参与国际体育组织职位竞选,扩大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人员队伍。
    着眼于增强领导班子综合素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班子成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干事创业的水平。按照政治上过硬、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要求,选好配强党政领导干部,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具有超前思维和长远眼光、能够果断正确决策的坚强集体,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政治可靠、业务精通、执行有力、作风优良、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干部队伍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对那些一心为公、埋头苦干、坚持原则、为人正派、作风过硬靠得住的干部,对那些长期扎根基层、脚踏实地、成绩突出的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对那些思想敏锐、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有能力的干部,要大胆选拔到领导岗位,放手使用。着眼于事业长远发展,搞好干部队伍梯队建设,重视人才储备,加强后备干部培养,不断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使他们切实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提高。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增强科学性和真实性。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完善考察标准,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增强考察准确性。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要科学设计、不断改进干部选拔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大力推进干部交流,疏通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干部、地方体育部门干部交流渠道。让干部在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通过交流,积累经验,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按照“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全面加强体育总局党的建设,将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创先争优活动贯穿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目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进一步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发挥中心组学习的带头作用,各级领导班子要在懂大局、谋大事、抓方向上下功夫,加强对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问题的专题研究,通过学习提高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要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将搞好培训作为加强学习的重要途径和组织方法,充分发挥自主培训主阵地作用,按需搞好培训。积极开展党校学习、辅导报告、专题调研、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将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要切实加强能力培养。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
    要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增强基层党支部自主开展组织生活的能力。不断探索组织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拓宽组织工作新载体。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和党务公开。
    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先进,争当优秀,积极做好伦敦奥运会备战及各项工作。
    这次受表彰的65名优秀共产党员、3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9个先进基层党组织,是总局系统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也是创先争优活动“学先进、赶先进”中成长出的先进典型。长期以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为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我们身边的学习楷模。全体共产党员和各基层党组织,要以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榜样,扎实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学习他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们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良好品质;学习他们忠于职守、勤勉工作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们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学习他们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要将学习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党员干部完成工作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全体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党员就是旗帜,党员就是标准,党员就是模范。
    当前,要将伦敦奥运备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清醒认识伦敦奥运备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既要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又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切不可掉以轻心。要特别注意克服备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倦怠松懈情绪。如果放松要求,任由这种消极情绪蔓延,那后果不堪设想。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是中国体育人永远的历史责任,正因为伦敦奥运会不再是本土作战,不再具有东道主的优势,我们面临的困难会更多,更大,必须花更大的功夫、下更大的力气抓好备战工作,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北京奥运会后,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值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如果我们在伦敦奥运会上没有出色表现,我们将无颜以报全国人民。离伦敦奥运会开幕还有一年时间,我们务必以备战北京奥运会同样的激情和热情,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进一步振奋精神,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全力以赴投入备战工作。
    同志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体育事业的辉煌,但成绩属于过去。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了建设体育强国的新的历史征程,更艰巨的任务在召唤我们,更美好的未来将由我们去开创,使命更加光荣,责任尤为重大。在6月22日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全体与会人员,并发表讲话,对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提出了四项要求:第一要当好人民公仆;第二要做到清正廉洁;第三要努力改进作风;第四要自觉勤奋学习。明天,党中央将召开大会纪念建党90周年,希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大会精神和温家宝总理讲话,脚踏实地地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新贡献,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为体育事业的美好明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再立新功!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