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国家攀岩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发布时间:2025-04-18 来源:登山运动管理中心 字体:

本次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的复合教学模式,内容设置科学全面。在上半段的理论培训环节,杨斌老师首先向全队人员系统讲解了红十字运动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核心理念。随后,重点围绕运动损伤急救展开教学,详细阐释了应急救护的"黄金四分钟"原则、创伤救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步法,以及不同部位出血的鉴别和处理要点。

针对攀岩运动的项目特点,他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生动讲解了肢体骨折的临时固定技巧、颈椎保护性搬运等专业内容,并着重强调了急救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介绍了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流程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

下半段为实操演练环节,赵鷥佳老师对每一项急救技术进行了细致示范,并指导参训人员分组练习。在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心肺复苏及AED使用等关键环节,全队人员认真操作,救护师逐一纠正动作,确保每位学员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

本次培训历时8课时,所有参训人员均通过理论测试和实操考核。攀岩运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面临突发伤病情况风险较高。通过本次系统学习,队伍整体应急救护能力得到提升,为保障训练安全、提高备战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男子运动员赵一程谈道:“经过这次培训,我了解并学习到了基础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学习了如何在突发意外时保护自己以及周围的人的安全;同时还了解了训练中意外受伤时如何快速地应对。学习后,我更加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它是沉重的、珍贵的,在危险面前它又是易逝的、渺小的,我们在危机时刻做出冷静正确的应对,学习急救知识,是帮助他人也是在保护自己。在训练中,掌握急救知识也是对自己负责。我们的目标是在岩壁上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我们不害怕掉落,但同时我们也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在发生意外时能够保护自己和他人。希望岩壁上的所有人都能够安全‘落地’。”

教练员魏功宇表示,在本次应急救护培训中,不仅掌握了救护的知识和技能,还对风险评估、团队协作、运动伦理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使得队伍在日常训练中的“安全感”不仅只依赖于外部保障,还增强了内在能力。应急救护能力的提升,既增强了队伍的整体实力,也让运动员们多了一份从容和责任感,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

国家攀岩队将适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队伍开展多样化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国际赛事备战和我国攀岩运动的科学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