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农村与体育发展论坛举行
本报联合江苏省委组织部、省体育局、淮安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
发布时间:2009-08-21 来源:中国体育报 作者:刘先永 字体:

    为进一步探索农村体育发展新模式,推动农村地区全民健身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由江苏省委组织部、省体育局、淮安市委市政府和中国体育报联合主办的江苏淮安·体育与农村发展论坛820日在江苏省淮安市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晓敏出席论坛。

   
   
论坛分两个环节进行。在第一个环节,淮安市委组织部长朱维宁、市体育局长鲍其美先后介绍了淮安实施大学生村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程、打造大学生村干部培养新载体、推进农村体育新发展的有关情况和经验。江苏省委组织部、省体育局有关领导讲了话,大学生干部代表在会上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晓敏发言指出,江苏省和淮安市全面认识新时期体育的社会价值和综合作用,以体育为最直接的手段和载体,启动大学生村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程。通过动员、引导、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拉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培养和增进了与农民朋友的感情,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中,增强了动员力、组织力、号召力、创造力、意志力、融合力和凝聚力。锻炼了本领,增长了才干,具有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和现实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晓敏说,大学生村干部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是推动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满足亿万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骨干力量。

    晓敏希望全国体育部门的同志们学习借鉴这一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提升对新时期体育的社会价值综合功能的认识,进一步发挥体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作用,共同开创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论坛第二环节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社长涂晓东主持。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易剑东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三位专家一致认为,淮安的做法对农村体育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希望淮安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做了论坛总结发言。盛志国对淮安的做法做出积极评价。他认为,淮安的做法实化了村干部基层文化的内容,搭建了农村基层体育工作的平台,满足了农民日常文化体育的需求,同时是基层干部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江苏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庄同保、江苏省体育局纪检组长高林、中国体育报总编辑高超以及淮安市委市府相关领导、大学生村干部代表、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等100余人出席论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