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高水平研究成果服务体育实践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直面2008
(2004-7-7 11:27:00 中国体育报)
发布时间:2004-10-12 来源:系统管理员 字体:


编者按:今年10月,中国体育科学界的三件大事: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将同时在北京体育大学隆重召开;与此同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也将在会议期间举行首次盛大的颁奖典礼。本报将密切关注此“两会一奖”的进展情况,特辟专栏进行报道。

四年一度的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以其综合性和权威性,成为我国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集中展示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的盛会,也成为向全社会彰显体育科研发展动态和科技创新的平台。

2004年10月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北京体育大学承办的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作为我国2001年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之后,首次举办的体育科学大会,社会给予了更多的期待,体育科研工作者也倾注了更多的热忱。针对本届大会召开的背景、意义与特点,办会模式和方法的标新之处,直面2008的前瞻和引导所在,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副所长田野教授。

汇聚精英 荟萃精华

“高水平、高层次、不以求大、力以求精”是本届体育科学大会的一个鲜明特点。近年来,我国体育科研事业飞速发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从本次大会申报的论文来看,汇集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体育科研工作者在体育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这其中包括我国体育科研领域高水平专家的高层次研究成果。这些精心撰写的论文,既包括近年来获得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也有国家体育总局的重点科研课题。同时还包括了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获得立项的科研课题,研究人员将体育放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加以思考和应用,从本专业、本领域展开研究得到了专门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意义、价值和影响都是弥足珍贵的, 其中有的论文已经为国际权威刊物SCI录用,充分显示了我国体育科研的研究水平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

由于国际社会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广泛关注,本届体育科学大会还吸引了我国港、澳、台和众多国外专家学者。美国、芬兰、日本、韩国等国的体育科研工作者也将参与本次盛会,国外名家的参与使本届大会站在了一个新的制高点上。

本届大会的论文评选也本着“上水平、出精品”的原则,录取的论文分为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四种形式,录取率达50%。金秋十月,体育科学各个分支学科的最高水平专家将汇集北京,经过专家评审通过的各个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将荟萃体科大,严密紧凑的三天会期将在体现高效性的同时,充分反映权威性。

突出为体育实践服务

评价一切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就是看其能否对实践产生积极作用。本届体育科学大会将突出体育科学为体育实践服务的特点。在目前整个体育科技界都非常注重体育科技成果转换的良好态势下,不论是单纯理论性研究还是与体育比赛争金夺银相关的研究都要注重为体育实践服务,成为本届体育科学大会的又一显著特点。

本次大会所录取的论文均为紧紧围绕“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大计划,日见成型的“合为时而著”之研究成果,特别设立了为奥运会进行科研攻关服务的专门会场,届时与奥运会相关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将在这里得到充分研讨,所获得的积极成果也将得到系统归纳、整理和宣传;全民健身领域,除包括对国民体质的调查研究成果,还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对国民健身理论和方法的层面上。奥运・科技・健身―――本届科学大会的主题将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完美契合。

为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为体育实践服务”的目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对本届大会的办会模式也进行了改革,打破以往以学科进行研讨的方式,改为以专题进行研讨,每一场专题报告都将选定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议题,各领域专家围绕这一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集中研讨,在体现现代科技交叉性和交融性的同时,博采众长,把每一个问题说深、说透,全方位服务于运动实践。

直面2008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前夕,奥运会体育科学大会也将在北京召开。作为我国体育科学界的全运会,本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直面2008”是它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论文本身来说,一直以来,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就力求与奥科会接轨,本届大会在会议的组织模式上,也有了更为充分的体现。按照奥科会所设定的“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墙报交流”、“书面交流”四种方式选拔论文。

另外本届大会的组织形式也是直面2008的。在本次体育科学大会强化“出精品”的同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考虑到目前各学科研究者对本领域深入集中研究和交流的需求,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17个分会将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分别举行年会,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参与人数规模庞大的年会通过打破“以论文评选来参与”的形式,充分满足学者之间庞大的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愿望。目前我国体育科学所取得的成绩已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04年5月亚洲体育科学研讨会已在北京举行。从2005年开始,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世界体育信息、国际运动医学大会等国际性体育学术会议都将相继在我国举行,这些都将为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面向2008的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注入新的活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届体育科学大会发出征文通知之后,除在广大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之外,还获得了企业的关注。届时诸多含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用品和器材也将在会议期间得到展示,与体育相关的各个行业都在为2008做着紧锣密鼓的准备。本报记者 曹?�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