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全国体总秘书长工作会议交流发言
发布时间:2012-05-04 来源:办公厅 作者:综合处 字体:

 

 

 加强协会组织建设
促进武术运动繁荣发展


徐州市武术运动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柳   建

 

        徐州是全国闻名的武术发祥地之一,但是武术事业发展和其他先进地区相比仍然较为迟缓。2008年,我当选徐州市武术运动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主持协会日常工作。上任伊始,面对资金短缺、办公场所简陋、群众性活动开展较少等问题,我迎难而上,从理清思路、明确措施做起。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专门聘请了一个总经理打理公司业务,自己一心扑在所痴爱的武术事业上。为重振徐州武术雄风,我认真学习国家及省武术协会的政策举措,按照省体育局、省体育总会的体育社团改革发展思路,结合协会实际,重点抓了三件大事。一是抓团结,走访发动全市知名武术家、各大拳种领军人物,团结带动他们一起商讨发展计划,为武术事业发展共同出力献策,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局面;二是把武术活动开展起来,通过活动吸引和凝聚广大会员和群众。每当活动经费紧张的时候,我都毫不犹豫地从公司拿钱来弥补。4年来,为支持运动员外出参加比赛以及开展群众武术活动,我个人向协会捐资近30万元;三是积极发展会员、壮大队伍,把广大武术爱好者吸引到武术协会中来。从2008年至今,市武术协会团体会员从0增加到40多个,个人会员从100多人增长到6500多人,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武术协会,经常参与武术运动的人口逐年增加,协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苦心浇灌,百花竞放。4年的励精图治,徐州市武术运动协会终于从濒临崩溃的边缘,走进万紫千红的春天,先后获得“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全国纪念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先进单位”,江苏省及徐州市“先进体育社团”等荣誉。我个人的努力也得到广大会员的认可,在2009年的协会换届改选中全票通过,担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这也激励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团结带领工作人员努力提升协会社会影响,开创徐州武术运动发展新局面。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
        一、从组织队伍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入手,努力提高协会社会形象
        我深感协会要发展,组织是保障。2009年以来,按照江苏省体育社团“三化”、“五有”的改革发展总体思路,我积极寻求热心于武术运动的社会知名士加入协会,经过多方努力,目前武术协会领导班子基本上由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和专业人员组成,改变了过度依赖体育系统办协会的情形,扩大了协会组织覆盖面。市政协副主席曹文泉习练武术多年,在我多次盛情邀请下欣然担任名誉主席,倾心为协会发展解决难题、争取政策;我还利用多年经商的便利和人脉资源,先后说服8名企业家加入协会并担任副主席,为协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还将徐州各高校的武术教授、副教授吸纳入会并任职,积极提高协会学术水平。2009年,在我和各位副主席的积极努力下,协会拥有了宽敞明亮的300多平米办公室,配备了11台电脑及传真机、扫描仪等,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2012年10月,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武术馆将建成启用,作为协会会员活动训练场所。与此同时,我还将一批懂业务、愿奉献的会员充实到协会办事机构。在徐州市体育局、体育总会的支持下,协会成立了党支部,保证了正确发展方向。
       同时,为加强规范化建设,我会同协会负责人先后重新制定和修改完善了多项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查,每项活动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总结,办事井井有条,有力提升了体育社团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以普及推广武术运动为己任,广泛组织开展健身活动
        我与协会领导一班人以普及推广武术运动、增强群众体质为根本,大力推动徐州武术事业发展。近年来,我们以“全民健身日”和节假日健身活动为主线,大力组织开展“武术六进”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举办义务培训与展示,形成了既有大型活动示范带动、又有贴近生活方便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吸引更多的群众投入到武术习练中来。目前全市有武术特色学校5所,3所高校成立了武术系,2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武术课,协会定期安排教练深入学校义务教学。
为扩大武术运动的群众基础,我们把社区作为开展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阵地。2011年初,协会到东环街道圩子社区进行武术表演和义务培训,受到了热烈欢迎,当年12月该社区成功举办了首届武术文化节,在街头巷尾掀起武术健身热潮。今年,徐州市创办了全民健身运动会,在刚刚结束的传统武术比赛中,该社区代表云龙区参赛,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目前,全市各武术拳种都相继成立了拳法研究组织,各县(市)区武协、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以及武术辅导站点的武术推广活动逐步向乡镇、社区覆盖延伸,成立了500多个武术辅导活动站点。每年举办武术馆(校)比赛、万人太极拳展示、木兰拳比赛等市级比赛活动20项次,承办省级以上武术比赛、培训5次以上。
       近年来,我和各位副主席通过各种途径为协会筹集经费,先后承办了全国女子散打比赛、空手道比赛等多项国家级赛事。每逢大赛,市民都像过节一样争相观摩,初步形成了武术竞赛活动品牌。在我的提议下,市武协每年结合重大赛事活动评选出十佳武师、十佳武星和十佳武士,并对70岁以上的老武术家授予“特殊贡献奖”,有力地推动了徐州市武术运动蓬勃发展。
       体育离不开宣传。在积极开展活动的同时,我们非常重视武术宣传和普及推广工作,在全市体育社团中第一个建立了官方网站,还每半个月编印一期《徐州武术报》。每逢全国、全省比赛,我们都邀请各媒体记者采访报道。去年8月,《新华日报》专版介绍了徐州民间传统武术传承情况,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评价和广泛关注。
       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搭建武术协会和企业合作平台,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
       长期以来,基层武术协会和企业间的合作一般局限于一些武术比赛、交流活动中的冠名赞助上,缺乏长期的合作目标。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先后找到徐州市朝阳集团总经理和徐州海总实业公司总经理,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商谈,带着为发展徐州武术运动的热情,企业连续3年为协会提供了2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2011年初,我又找到广达铁路集团负责人,就协会发展进行多次沟通,为徐州市武术协会争取到连续10年、每年5万元的武术发展经费。为回报广达集团的支持,市武协选拔40名优秀武术运动员到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为广达铁路集团职工进行了9场表演。出乎意料的是,通过这些表演展示活动,集团负责人深受感动,又主动出资500多万元兴建武术馆,供武术协会长期使用。另外,我还联系了一些企业人士,计划与协会长期合作,共同推进徐州武术运动繁荣发展。
        徐州武术运动有着深厚的基础。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武术事业取得的显著成效引起了徐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2011年5月25日,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于再清来徐调研,我们抓住时机精心安排了武术协会汇报表演,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陪同观看表演的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同志当即指出:“武术文化是我们徐州的一个特色,不能在我们手里丢掉。要把徐州的武术文化发扬光大,而且要把武术文化产业化,要做大做强。”此后,市委、市政府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武术事业加快打造全国武术之乡的意见》,将市武术协会的部分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另外每年拿出100万元(逐年递增10%)作为武术发展专项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2013年起每隔两年举办一届武术文化节。去年底,徐州市委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决定倾力打造“舞动汉风”文化品牌,并把开展“汉风武魂”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准备设立“比武台”,成立武术研究院、武术学校和高级保安学校;每年拨出4000万元专款扶持文化产业,武术文化建设被列为重中之重。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成功举措,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武术运动的普及推广,加快协会组织向乡镇街道覆盖延伸进程,着力推进武术产业市场化建设,努力打造徐州武术文化品牌,早日建成全国武术之乡,把徐州武术事业推向一个新高度,为弘扬传统文化、光大中华武术、推动全民健身作出应有的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