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建议 > 正文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57号(教育类432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12-17 来源:办公厅 字体:

  《关于打造“家—校—社”协同联动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模式的提案》收悉,现提出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体育锻炼不再局限于学校,体育总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层面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强化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明确提出要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2017年,体育总局、教育部等7部门共同印发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对“十三五”期间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组织保障做出规定;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提到了健全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和青少年身体素养的提升问题,将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程列为重大工程之一。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体育总局、民政部、文化旅游部、全国妇联和中国残联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进家庭的指导意见》,通过推动家庭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赛事活动等工作,促进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家庭各年龄段成员参与体育健身、发挥全民健身对维护家庭成员生理和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二、大力开展各类家庭和赛事活动

  一是体育总局通过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各省(区、市)、各项目协会举办包括社区运动会、家庭运动会、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以亲子体育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亲子运动会、疫情期间发动社会力量举办了大量居家网络赛事互动,营造了良好家庭运动氛围,增强了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每年组织举办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日”活动等全年龄段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每年冬季举办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系列活动,支持青少年参与冰雪;组织了广播体操推广普及、全国毽球比赛集中展演等适合青少年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另外,体育总局通过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支持各省(区、市)组织举办包括社区运动会在内的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育总局、全国妇联和卫生健康委号召广大母亲带动家人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举办家庭亲子运动会等,丰富家庭群众体育生活,提高全家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同时推动和指导浙江、四川、重庆、山东等地开展幼儿体育展示大会和幼儿体育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试点工作。

  二是体育总局启动实施青少年健康包工程。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突出问题,持续推出一系列易学易会、操作性强的体育干预方法和内容,组织并建立“健康包”实施工作机制和专家团队,推出创编的“青少年近视防控操”,包括“课间视力操”和“睡前视力操”两部分,陆续在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推广,获得了广大青少年儿童、家长和老师的好评。

  今年6月,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视力健康的通知》,要求各地、体育总局直属单位和单项体育协会在符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创新方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推广普及青少年科学健身方法和知识,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促进视力健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青少年居家健身系列方法、线上培训等,发布相关内容228条,提供超过2.66万场线上比赛及活动,累计参与达1.11亿人次,网络赛事活动相关视频播放总量超过3.08亿次,促进了广大青少年坚持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支持了全国疫情防控斗争。

  三是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青少年体育主题宣传,充分利用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重点网络平台、总局自有媒体、全国体育系统宣传矩阵等主流平台和渠道,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短视频、动漫等)制作推出优质内容产品,使全社会更加了解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思路与参与模式。

  三、增加社区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体育总局、教育部积极指导地方将公共体育设施尽可能建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

  一是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按照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校内优先、安全为重,服务公众、体现公益的原则,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有效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是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落实《“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2017年以来共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88亿元,支持地方建设公共体育场、足球场、健身中心,为社区群众建设“举步可就”的健身场地设施。同时,通过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村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场地设施和器材。

  三是体育总局、财政部投入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23.5亿元支持地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置项目,主要包括社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设施、健身步道等,改善社区居民健身条件,这些项目均提出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体育健身需求,各地创新思路,加大经费投入,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体育总局将征集一批体育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为各地培育以冰雪等运动项目为主题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打造体育消费新模式提供示范和借鉴。

  四、加强青少年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体育教育水平

  体育总局针对各级各类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户外营地等青少年社会组织开展专业人员培训,为青少年参与锻炼、赛事活动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培训了一批乡村学校体育教师,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传授运动技能;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校毕业生等人员进入学校,全职或兼任体育教师。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共同推进各地培育和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教学特色。要求各地利用现有政策和渠道,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人员,持续推进三大球、冰雪、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丰富体育实践活动。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继续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持续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统筹“家—校—社”协同联动,为培养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普及青少年体育技能、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等方面做出有力推进。

  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