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广毽球运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毽球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秀代表,又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全民健身项目,国家从规划项目发展、制定等级标准、推进项目进社区、加强国际交流和社会宣传,加强青少年毽球教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毽球运动推广普及。 为进一步规范项目发展,中国毽球协会在多次组织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已经起草了《毽球运动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于近期公布实施。为支持毽球进社区、进校园,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近年来每年拨付资金支持“毽球西部行”公益推广活动、“毽球公开赛”等赛事活动。毽球也纳入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嘉年华”、“体育庙会”等活动,提高了毽球项目的影响力。中国毽球协会积极设计毽球群众体育赛事向基层延伸,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为加强毽球项目的国际交流和社会宣传,国家体育总局一是加大对世界毽球锦标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毽球赛事的宣传报道,增进社会对毽球运动的了解,结合全民健身日等全民健身相关活动宣传,普及毽球运动知识,展示毽球运动魅力,传播毽球文化,吸引群众关注毽球、参与毽球,扩大毽球运动影响力;二是宣传毽球运动的先进典型,挖掘推广毽球运动开展较好地区的典型经验,讲好毽球运动故事,宣传群众身边的毽球运动达人,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毽球运动普及发展;三是丰富毽球运动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媒体作用,特别是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创新运用微视频、短视频等传播载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毽球运动的吸引力,推动毽球运动广泛开展。 鉴于毽球运动群众基础较好,竞赛体系较为规范,为加快我国毽球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国家体育总局将研制中国毽球运动水平等级标准管理办法,明确毽球项目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实施办法,根据办法对达到运动等级水平的毽球运动员和毽球爱好者颁发等级证书,从而调动毽球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并积极推动毽球运动项目赛事活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调研的基础上,考虑纳入重要赛事活动中。 教育部及相关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规划和发展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有关规划的制定及推广传播,确保民族文化的传承。2005年6月,教育部和国家多部位联合印发《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学校积极倡导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研修培训计划、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素质提高计划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内容。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权已更多地赋予了地方。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兴趣、年龄、性别情况,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2011年修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学生基础等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目前,不少地方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积累的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今后,教育部将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的单位,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毽球课程活动,组织开展学生竞赛,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今后,国家体育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对毽球项目的推广,制定项目等级标准、组织开展各级毽球赛事活动、完善毽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机制。同时进一步通过教育部外事部门协同相关外事部门积极加强与孔子学院、驻外文化教育机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及推广活动,不断提高毽球项目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