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建议 > 正文
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24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7-12-29 来源:办公厅 字体:

 

关于科学发展马拉松,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科学引导与规范管理,发展“健康马拉松”

面对马拉松运动的快速发展,按照中央和总局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有关要求,我们在取消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审批的同时,坚持放管结合,充分发挥中国田径协会在行业中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和服务力度,大力推进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赛事管理体系、组织标准体系和注册、认证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马拉松政策研究和标准制定。在2014年中国马拉松年会上,出台了《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组织标准》等15项行业管理规范和指导性文件,从办赛资质、办赛技术指标、办赛流程、纪律规范等方面给予了规范和指导;经过2年实践,针对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2017年初又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细化,形成了包括赛事管理办法、组织标准、赛风赛纪管理规定、特色赛事评选办法、经纪人管理办法、大众选手等级评定实施办法、赛事认证指南在内的全新管理文件汇编。此外,为加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以外的社会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赛事的规范化发展,我们按照国务院和体育总局的要求,组织编写了大众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组织指南,编印了国际田联赛事组织手册,对社会办赛和参赛进行科学引导。

(二)加强对赛事的标准化管理,通过赛前考察和陈述、签署共办合同、赛时检查和监督以及赛后总结、违规问题调查处罚等加强对共同主办赛事的管理和服务力度。

(三)打造标杆赛事,引领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健康发展。我们引入中国马拉松合作伙伴,共同举办10公里、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锦标赛系列赛,启动“一带一路”、“奥跑中国”、“健康中国跑”系列赛,打造了北京、上海、厦门、广州、武汉、重庆等一批地区性、国际性品牌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赛事,充分发挥其对全国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搭建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交流合作平台。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中国马拉松年会,邀请各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赛事举办城市领导、体育部门领导、各赛事组委会主办方和运营公司、中介公司、赞助商、媒体以及跑友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共商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发展大计。同时,成立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赛事联盟,举办首届中国马拉松博览会和中国马拉松健康发展论坛,并多次举办马拉松发展研讨会和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赛事品牌展,不断加强行业交流和合作。

(五)组织开展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赛事常态化培训,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我们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举办了三期“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竞赛组织管理”培训班,内容包括政策解读、赛事组织标准、医疗救护、媒体宣传、市场营销、马拉松文化礼仪及经典赛例分享等,为社会培养专业赛事组织运营人员,并已在办赛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进一步完善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打造马拉松文化。建设中国马拉松官方网站,建立起集信息发布、赛事管理、数据统计、行业交流、选手服务为一体的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信息平台;首次向社会出版发行了《中国马拉松》杂志(月刊),力争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跑步类专业杂志;充分运用中国马拉松官方微信平台,并制作健康、科学跑步有关的视频宣传材料,加强对大众选手科学训练知识和马拉松礼仪的普及与教育,引导选手科学训练、健康参赛、文明参赛。

二、关于加强对马拉松参赛者的科学引导

近三年来,全国马拉松赛事共发生十余例猝死现象,个别猝死现象发生在替跑或蹭跑人员身上。虽然猝死问题是全世界马拉松赛事都需面对的问题,且与国内日益增长的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相比,事故发生率在逐渐下降,但仍给我们赛事管理者、组织者和参赛者敲响了警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出台了《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组织防猝死相关工作指导意见》。《意见》除了对医疗救护、恶劣天气预案、新闻发布等进行明确规定外,还明确要求各赛事组委会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短信等平台加强对参赛选手的赛前宣传教育,并在赛道风险点设置标牌进行风险提示,引导参赛选手量力而行,安全参赛。

(二)研究制定《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参赛指南》,推出健康跑步指导宣传视频,广泛利用多样化的宣传媒介,加强对大众选手科学训练知识和跑步礼仪的普及与教育,引导选手增强风险意识和敬畏意识,树立正确的参赛观,引导科学训练、健康参赛、文明参赛,打造健康向上的跑步文化。

(三)研究建立跑步专项指导员培训和资格认定制度。成立中国马拉松学院,研发跑步指导员培训教材,加强对跑步指导员的系统化、科学化培训,让跑步指导员走进跑团、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向大众传播科学跑步、参赛知识。

(四)提高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参赛门槛,研究探讨建立从10公里、半程马拉松到全程马拉松递进式的参赛报名资格准入制度。参加半程马拉松的选手须有参加过10公里及以上距离的完赛经历,参加全程马拉松的选手须有参加过半程及以上距离的完赛经历。

此外,我们还正在开展以下工作:

(一)组织医疗专家研究制定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赛事医疗急救和保障行业标准,建立覆盖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生命保障与呵护解决方案。

(二)整合赛事医疗急救资源,加大对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赛事医疗急救人员的培训,建立医师跑者队伍,引入民间专业急救队伍,进一步提高医疗急救水平。

(三)根据不断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完善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防猝死工作方案,细化组织标准,指导赛事组委会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四)研制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运动专项保险,提高保险赔付金额。

三、关于加强马拉松赛事的大数据支持,打造“智慧马拉松”

目前,我们已建立了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作为赛事管理、信息发布、数据收集等重要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基于信息平台的底层数据进行了大数据分析,用以了解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引导行业发展。

此外,我们支持赛事组织方利用芯片计时、人脸识别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办赛水平和办赛效率,保障赛事安全。对高科技和大数据的应用,是我们今后重点关注和引导的方向。

四、关于加强马拉松赛事的科学研发,发展可持续“马拉松经济”

目前,中国田径协会与上海体育学院共同成立了中国马拉松学院,在马拉松赛事组织、运动训练、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研发,为马拉松产业培养专项人才,促进马拉松行业健康发展。

此外,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委员会汇集了马拉松产业、竞赛、医疗、媒体、装备等各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旨在整合行业资源,推动马拉松产业链形成、壮大,实现马拉松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们已经实施或近期将要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如马拉松年会、博览会、赛事联盟、大满贯、系列赛等项目,都是落实马拉松行业健康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希望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中国马拉松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助推体育产业繁荣,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