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建议 > 正文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509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12-01 来源:办公厅 字体:

“关于促进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吉林市具有发展冰雪运动的先天优势,自然气候优良、场馆设施完备、冰雪人才聚集,在开展冰雪运动、发展冰雪经济等方面有着良好基础。北京冬奥会周期,吉林市主动承担冰雪队伍赛前训练和服务保障任务,向国家集训队输送了大量高水平运动员,为体育强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予以积极支持。

一、完善资金扶持机制

近年来,体育总局加强资金投入,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冰雪产业。2023年1月,体育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加快建设冰雪运动 推动“冰雪丝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鼓励相关省(区、市)加大对冰雪运动的财政支持力度,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予以重点支持。体育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吉林省通化市冰雪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补助比例,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

2018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建城〔2018〕96号),明确既有建筑改造的工作机制和路径方法。目前,一些地方已取得积极成效,如北京市首钢工业园探索老厂区老厂房转型发展路径,建设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多元化拓展冰雪运动承载空间。2022年10月,体育总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完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布局、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等要求,指导各地加强滑雪场等冰雪设施建设、完善冰雪运动配套设施及服务等工作,切实推动冰雪运动发展。

下一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指导各地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充分利用城市低效存量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冰雪运动场地。体育部门将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求,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助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合理保障冰雪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自然资源部指导各地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合理安排包括冰雪产业在内的各类产业发展空间。

2020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持续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对国家重大项目和符合要求的省级人民政府重大项目,依据清单直接配置计划指标;对其他项目用地,实行新增建设用地安排与存量盘活相挂钩,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冰雪建设有关项目可积极争取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由国家配置计划指标;未纳入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统筹安排,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2022年8月,自然资源部会同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简称142号文),明确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可以开展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允许有限人为活动,如适度参观旅游、科普宣教及符合相关规划的配套性服务设施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及维护。度假区相关项目建设若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允许有限人为活动情形,按照142号文执行即可,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调整。

三、加强冰雪产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强化交通网“快进慢游”功能,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交通运输部将充分考虑冰雪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对大型滑雪场配套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周边机场规划建设予以统筹研究。建议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及交通运输需求,扎实做好相关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打好基础。

四、打造大型冰雪体育赛事

吉林市滑雪场地资源丰富,北大湖、松花湖滑雪场等均具备举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的基础条件。体育总局支持吉林市依规按程序举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提高城市影响力,丰富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巩固并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助力吉林市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