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建议 > 正文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1836号(文体宣传类152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01-12 来源:办公厅 字体:

《关于推动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充分发挥国家规划的引导作用”

对于“尽快开展冰雪场地资源调查,摸清我国冰雪资源本底”,体育总局正在对我国冰雪资源空间布局及区域优势进行研究,分析支持我国冰雪运动开展的自然资源要素和开发条件,提出具有战略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自然资源部计划在自然资源监测工作中对室外滑雪场及周边区域开展监测,逐步掌握室外滑雪场分布现状及所处环境等情况。

对于“科学制定《全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相关标准”,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体育总局会同相关部门研制《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规划,提出到2025年冰雪产业发展目标,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及《“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冰雪产业发展的方向和任务。对于科学制定《全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考虑。下一步,体育总局将加强部门沟通,稳定政策预期,抓住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有利契机,重点推动已出台各项政策的落实;组织编制《冰雪运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研制一批冰雪运动规范化发展急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断提高我国冰雪运动软实力。

对于“避免优质滑雪资源区生态保护红线‘一刀切’”,自然资源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支撑作用,统筹协调冰雪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一是自然资源部在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评估调整)的过程中,统筹发展与安全,将符合省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已明确选址的重大战略和基础设施项目,不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为冰雪产业发展预留了空间。二是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部正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规定,细化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的具体类型和管理要求,明确国家重大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报批程序。三是自然资源部将指导地方结合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充分考虑冰雪产业发展,在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依法依规保障冰雪产业发展空间。

二、关于“推进‘冰雪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体育总局加强部门协调,积极发展“冰雪+”。在冰雪旅游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体育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等政策;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均提出发展冰雪旅游的工作举措。二是打造示范工程,2021年体育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将张家口市万龙滑雪场、太舞滑雪小镇等滑雪场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认定了北京延庆海陀、河北来源、河北崇礼等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引导推动滑雪场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下一步,体育总局将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继续落实《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挥北京冬奥会带动效应,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继续认定一批冰雪主题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在冰雪装备制造方面,一是加强规划引领,体育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加快培育发展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二是强化央地联动,支持张家口建设冰雪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建设了一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三是加强产品研发,国产雪车、国产打蜡车、量产型电动雪地摩托车、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等已投入使用,引领和推动了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继续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合作,聚焦冬奥备战、大众冰雪等冰雪装备器材重点领域,不断提升本土冰雪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大力发展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打造冰雪装备器材特色产业园区,促进冰雪器材装备产业升级。

三、关于“完善冰雪运动设施,推动‘全民健身’”

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设施建设。一是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报请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要求各地系统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城市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等其他设施资源,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拓展了建设冰雪运动设施的场地空间。同时,体育总局还利用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建设群众滑冰场建设试点项目,为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场所。二是自然资源部依法依规供应冰雪体育场地。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推动各地将体育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在各地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时,根据国家对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合理确定并保障土地供应规模。明确对可以使用划拨土地的体育项目,除可按划拨方式使用土地外,鼓励以出让、租赁方式使用土地。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等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要求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优先保障各类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提出体育等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和布局要求,并以城乡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单元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同步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三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北京、张家口等市推进城市设计试点、生态修复功能修补试点等工作,统筹做好冬奥会冰雪运动场馆规划和设计管控,鼓励改造旧厂房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因地制宜拓展冰雪运动设施。2018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明确既有建筑改造的工作机制和路径方法,目前一些地方已取得积极成效,如北京市首钢工业园探索老厂房转型发展路径,建设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多元化拓展冰雪运动承载空间。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加强与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贯彻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土地供给,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拓展冰雪运动发展空间。

四、关于“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内涵,以大众性赛事引导冰雪旅游发展”

近年来,体育总局积极挖掘冰雪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冰雪+文化”,大力推动开展群众冰雪赛事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抓住北京冬奥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情高涨的契机,不断加强“全国大众冰雪季”“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中国冰雪大篷车”等全国性活动品牌建设。指导推动各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类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组织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在非雪季积极开展滑轮、轮滑、滑草等与冰雪运动技能相关的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冰雪主题线上赛事活动,不断扩大冰雪运动参与人口。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继续推进冰雪项目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在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上加大对冰雪文化的展示。继续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中国冰雪大篷车”等群众性冰雪活动,引导和促进冰雪旅游发展。

五、关于“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普及青少年冰雪运动”

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一是持续强化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政策实施。持续推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实施,不断优化冰雪运动进校园布局,对教学、训练、竞赛、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设计与规划;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补充北京冬奥精神专题资源,持续向广大学生讲好冬奥故事、传播冬奥声音、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二是持续夯实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人才基础。持续开展全国冰雪运动传统特色学校评定工作,通过遴选特色学校、示范学校,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等,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比例,逐步形成“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冰雪队+冰雪运动试点县(区)”的校园冰雪运动推广体系;继续推动高校高水平冰雪运动队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申请组建冰雪运动队,招收高水平冰雪运动员。三是持续加强校园冰雪运动师资队伍建设。指导各地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冰雪专家人才信息库,成立专家讲师团,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举办示范性体育教师冰雪运动培训班,推动冰雪项目校园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各地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培训、引进冰雪师资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和职业学院设置和发展冰雪运动相关专业;加强冰雪运动的国际合作,引进符合资质的高水平教师、教练员来华任教;鼓励国内有关人才赴国外攻读冬季项目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四是持续完善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条件供给。深化体教融合,统筹现有投入渠道,积极支持校园冰雪运动;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加强对冰雪运动的倾斜支持;将冰雪运动器材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器材配备标准目录;整合社会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要求各地加强校园冰雪运动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推动校园冰雪运动带动家庭冰雪运动,助力冰雪产业发展。五是持续开展青少年冰雪文化普及。持续开展百城千校“画冬奥、滑冰雪、话健康”和“爱冰雪、迎冬奥”全国青少年主题推广活动,组织编写中小学生《冬季奥林匹克知识读本》、冬季体育运动知识挂图及项目介绍手册等教学资源,鼓励各地开发冰雪运动课程,为青少年宣传推广冰雪文化、冰雪知识。六是持续丰富青少年冰雪赛事活动。积极落实“北冰南展西扩东进”计划,举办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冰雪赛事活动;鼓励各地建立和完善适合地方发展的“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校园冰雪竞赛体系;组织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冰雪项目竞赛,参赛组别包括“体校组”和“社会俱乐部组”,扩大青少年运动员参赛规模;建立健全冰雪项目U系列赛事体系,组织全国冬夏两季青少年冰雪赛事;以举办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等示范性活动为引领,鼓励各地举办青少年冰雪嘉年华等推广普及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冰雪冬夏令营和全民冰雪公开课,通过比赛及活动项目,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比例,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冰雪运动中。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继续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合作,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目标,聚焦后冬奥时期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推广普及冰雪运动,不断提高青少年冰雪运动技能水平,助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关于“实施‘冰雪旅游+’稳疆强边富民工程”

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不断发挥冰雪旅游的稳疆强边富民作用。一是体育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将新疆阿勒泰滑雪旅游度假地认定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将“阿勒泰将军山冰雪体育旅游线路”评选为“2022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并会同发展改革委实施“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支持阿勒泰地区雪都阿勒泰冰雪户外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二是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编制《旅游兴疆规划(2021—2030年)》,从产品供给、消费促进、产业链升级等方面提出支持新疆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举措。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深入挖掘具有优质冰雪资源的边疆山区潜力,进一步发挥体育旅游在稳疆强边富民工程中的独特作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