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建议 > 正文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575号(教育事业类25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01-12 来源:办公厅 字体:

《关于教育双减政策背景下加强校园体育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持续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双减”有关工作任务,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完善青少年体育锻炼法制保障

体育总局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做好《体育法》修订工作,新修订《体育法》已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国家实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健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培育、增强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推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普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新修订的《体育法》为保障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不断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体育总局会同教育部门多措并举弥补短板。一是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体育总局每年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全国体育传统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累计培训7万余名体育教师。2021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在全国开展12期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共有1500名体育教师参加了田径、篮球、排球、武术等7个项目专项培训。教育部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门设置体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近五年培训了1万多名国家级骨干教师和10万多名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骨干教师。二是通过引入体校、俱乐部补充师资力量。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进公益类体育俱乐部,依托优质体育资源,为区域内学校有相关体育特长的中小学生开展体育训练提供支持和指导。推动各地发挥体校技术优势,以多种形式支持和参与周边学校的体育教学、赛事活动、运动训练,如北京市、陕西省、湖北省荆州市、山东省日照市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社会体育组织或高校合作,实施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为学生提供课后体育服务。三是组织实施体育支教,探索缓解边远、农村地区体育师资缺乏新路径。体育总局于2021年10月至12月,开展“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活动,组织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武汉体育学院等高校体育专业师生,前往陕西省平利县、贵州省织金县、普安县等地开展支教活动,直接服务学生220多万人次。四是推动在中小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提升师资队伍水平。2020年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在中小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目前山东、四川等地已在大中小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两地分别已有50名和102名退役运动员进入普通中小学校成为专职教练员。

三、广泛开展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

一是保证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和参与面。2020年,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二是构建面向全体、覆盖基层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2021年6月体育总局在全国启动“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面向全体儿童青少年开展体育竞赛、体育文化教育、健身科普、技能展示等活动,形成一批适龄化、网络化、趣味性、民族性特点的活动,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活动体系,全年共有1800万余名儿童青少年直接参与。三是实施青少年健身科普和体质干预计划。2021年,在北京等14省市重点开展“体教融合”青少年健身科普试点和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试点工作,重点通过科学健身大讲堂、运动技能培训、创编运动干预方案、录制教学指导视频、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进一步帮助青少年提升锻炼水平。

四、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开放

一是加大公共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利用中央资金,指导推动地方建设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地、社会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地、群众滑冰场等,并指导地方结合实际配置适宜青少年使用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设施。印发实施《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提出“体育场馆对老年人、残疾人、学生、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和公益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提供更优惠服务,收费标准一般不超过半价”的要求。印发实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服务评价指引》,对公共体育场馆为中小学和公益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提供服务提出要求,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条件。二是提升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力度和标准。教育部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列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开展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新标准研究工作。截止2020年,全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92.8%,体育器械达标率96.8%,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条件。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体育法》,配合“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安排,切实履行体育行业主管部门职责。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体育类课外培训政策标准体系和监管工作机制,持续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建设,提升健康干预效果,培养青少年终身锻炼习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