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建议 > 正文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1564号(医疗卫生类139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01-12 来源:办公厅 字体:

《关于加强冬奥场馆赛后继续利用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后冬奥时代,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做好冬奥场馆充分利用,确保疫情防控和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提高场馆经济效益三者兼得,是体育总局等部门以及相关地方政府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体育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场馆利用。

一、充分总结运用北京冬奥场馆疫情防控经验

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疫情防控取得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一是结合场馆赛事和人群特点,切实强化场馆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二是坚持闭环管理模式,将闭环内外风险严格区分。三是坚持场馆全员每日核酸检测筛查,充分发挥核酸检测灵敏性,确保实现“早发现”。四是有效落实“一馆一策”防控措施,坚持“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界面严管控、人员不跨区”标准,实现安全办赛与疫情防控的平衡。

当前,国际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疫情发展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体育总局等部门将推动冬奥场馆在赛后利用中充分总结运用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经验,坚持以疫情防控为首要前提,以安全、高效、科学的方式开展场馆运营。一是设立室内场馆防疫分区。参照冬奥会期间各场馆制定的疫情防控方案,综合考虑疫情形势、场馆条件、活动组织等因素,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场馆、不同活动,按照“一地一策”“一馆一策”“一场一策”的原则,采取包括场馆分区物理隔离,科学合理规划人员流动线路、加大场馆通风等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二是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对场馆进行分级管控。按照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并根据活动期间疫情形势,动态调整观众入场规模。三是落实好体育场馆观众、演员、运动员入场防疫要求。按照商务部、公安部、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展览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体育场馆举办活动提出查验健康宝、核酸检测结果、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要求。

二、支持冬奥场馆做好赛后利用

体育总局积极支持冬奥场馆发挥其独特优势,做好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利用场馆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今年7月9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对公众开放,公众可“原汁原味”地在冬奥赛场上体验滑冰。8月8日,首都体育馆向市民免费开放,以首体场馆群为依托,打造服务广大民众的全新冰雪娱乐公园,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市在奥运遗产利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北京市表示,要谋划做好后冬奥文章,统筹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和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利用,继续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挖掘利用冬奥文化资源,切实把冬奥遗产转化为推动首都发展的新动能。河北省也提出,要扎实推动后奥运经济发展,加强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和各项设施综合利用。

下一步,结合建议,体育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动《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在冬奥城市落地实施,指导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在冬奥场馆组织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二是对于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并符合有关政策的项目,如改善国家队训练比赛场地设施条件、体育部门所属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等,予以积极支持;三是国家疾控局将系统梳理总结北京冬奥会场馆疫情防控经验,指导各地按照《关于展览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好体育场馆疫情防控工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