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冰雪“冷资源”变成“热经济”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规划等级,突出主题、线路、产品特质”
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发展。一是加强政策保障。体育总局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科学规划冰雪场地设施布局,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引导支持配建一批举步可就、经济环保的群众性冰雪场地设施;鼓励各地利用公园、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因地制宜建设临时性冰雪场地。加强战略规划布局,完善冰雪产业区域发展体系。重点发展东北、华北地区的冰雪机械装备制造业,发掘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在冰雪器材装备研发生产方面的潜力。以技术创新促产业升级,不断提升本土冰雪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面向国内外市场,打造冰雪产品高端品牌。提升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冰雪旅游服务水平,打造高质量滑雪旅游度假地。协调推动华中、华东、西南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冰雪项目布局,实现区域间冰雪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21年2月,体育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冰雪旅游资源,推出一批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建设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自驾、露营、非遗体验、冰雪文化展示等多种文化和旅游活动为一体的高品质、复合型的冰雪旅游基地。鼓励各地创新举措,促进冰雪旅游消费,落实带薪休假,扩大节假日消费,探索设立各具特色的地方“冰雪日”。支持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推进冰雪旅游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便利支付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完善线上预订、网络支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冰雪旅游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文化和旅游部还积极推动将冰雪旅游及冰雪运动相关内容纳入《“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印发《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提出发展冰雪旅游相关工作举措。目前,文化和旅游部正在研制《东北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支持东北地区实施冰雪旅游产品提升工程,推进观光与休闲度假产品融合发展。二是体育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打造示范工程,将张家口市万龙滑雪场、吉林市北大湖滑雪旅游休闲度假区、哈尔滨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等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认定了北京延庆海陀滑雪旅游度假地等12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共同发布“2022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会同发展改革委实施“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支持阿勒泰地区雪都阿勒泰冰雪户外公共服务设施、通化市冰雪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已出台的各项规划、政策,会同文化和旅游部门持续打造示范工程,推动冰雪运动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文化和旅游部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绿色集约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冰雪资源,谋划整体空间布局,以京津冀为引领,在东北、西北、华北优质资源区推进冰雪旅游集聚发展。
二、关于“整合宣传资源,强化覆盖、品类、输出功能”
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宣传推广。一是体育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品牌建设。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塑造冰雪旅游品牌。依托“心灵四季·美丽中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品牌以及北京冬博会、哈尔滨冰雪节、吉林雪博会、新疆冬博会等,应用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的宣传和展示,打造一批知名冰雪旅游品牌,形成浓厚的冰雪旅游文化氛围,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冰雪旅游活动。推进冰雪文化产品创新发展,建设国际知名冰雪旅游博览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冰雪旅游活动。二是体育总局在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开设运营新媒体账号,在“学习强国”平台开设运营体育频道。北京冬奥会期间,体育总局以上述新媒体为阵地,发布赛事相关内容,科普冬奥项目知识,并与有关部门及新闻单位合作,吸引人民群众关注赛事进展,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冬季运动积极性。北京冬奥会赛前,体育总局推出冬奥特刊,随《中国体育报》发行,并通过各门户网站、移动端和中国奥委会推特账号广泛推送特刊电子版,进一步提升了宣传效果。赛时,体育总局协调对接运动员接受媒体采访、参与纪录片拍摄、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参与直播,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极大吸引了人民群众对于冬季运动项目的关注热情,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冬季项目的参与度。三是文化和旅游部在2021—2022年雪季期间,指导举办第一届“欢乐冰雪旅游季”,围绕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推动互联网旅游服务平台和冰雪旅游目的地举办线上冰雪节、“逛吃游”冰雪直播、线下冰雪主题展览和音乐节等一系列游客喜闻乐见的冰雪文化和旅游活动。
下一步,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贯彻落实好《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的宣传和展示,深挖冬奥遗产,依托全媒体平台,继续讲述冬奥故事,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继续营造冰雪文化繁荣发展的氛围,普及推广冰雪运动。文化和旅游部将持续开展欢乐冰雪旅游季,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在现有冰雪活动基础上,打造国际知名的冰雪旅游品牌活动。
三、关于“开展深度文创,促进研发、产品、项目优化”
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注重加强对冰雪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一是体育总局推出官方卡通形象“冰娃”和“雪娃”,推出15款“冰娃”“雪娃”系列手办,还推出了3D运动形象数字藏品,首次上线的4款产品分别将冰娃雪娃造型和冰壶、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高山滑雪项目结合,上线后十秒每款8000份即告售罄,得到了市场的青睐。二是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提高创意产品开发水平。如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奥运、长城、京张铁路等主题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加大“京张好礼”研发力度,提升“京张好礼”科技含量。促进创意设计与实体经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加快培育具有京张地区特色文化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支持举办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大赛、推进活动等,建设产业信息交流交易平台,推动建立企业、市场与院校协作的产品研发体系,加快实施一批易开发、能转化、有市场的优质项目,促进成果转化利用。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落实好相关政策文件,探索开展深度文创,不断丰富冰雪文创产品。
四、关于“形成带状发展,深化体育、文化、旅游整合”
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积极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京张携手举办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上文提及的《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于2022年1月印发,旨在打造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样板。规划明确,要通过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体育赛事品牌、旅游品牌和主题文化名片,培育一批产业深度融合、链条相互嵌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业态和载体,促进消费升级。到2025年,区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产品供给及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奥运场馆赛后综合利用和低碳运行成效明显;建成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优质、交通便捷智能,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体育文化旅游服务体系;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综合效应更加凸显。2022年5月,三部委印发《2022年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工作要点》,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落实工作举措。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积极配合文化旅游部,扎实贯彻落实规划和工作要点,助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持续发展。
五、关于“挖掘软件价值,形成游戏、体验、虚拟组合”
体育总局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冰雪运动发展。一是聚焦冰雪运动科技研发,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有序推进“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以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国家队训练比赛中强化示范应用。二是举办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设置花样滑冰、冰壶等冰雪项目,指导群众足不出户开展科学健身,培养良好健身习惯,为运动爱好者提供线上展示、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三是举办中国数字冰雪运动会,运用VR、3D体感体验、液态冰等科技手段,突破冰雪运动的季节和地域限制,为冰雪运动爱好者搭建人人可参与、时时能体验的赛事参与平台。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继续做好科技成果在体育领域的推广应用,探索借助互联网等技术促进冰雪运动普及,推动冰雪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