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中国功夫为载体推进中华文化传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国功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中国武术,由于受中国功夫影视等宣传媒体因素的影响,在世界众多国家,仍常用中国功夫名称来称谓中国武术。近年来,国家提出建设体育强国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武术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武术在我国对外文化推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内外许多展示中国文化特色的活动中,武术都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以武术(功夫)为载体对外传播方面,早在1982年原国家体委国就提出了“积极稳步地向国外推广武术”的方针以来,武术已推广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员国已发展了145个。特别是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教育部、文化部在海外的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推广和传播武术,取了很好的成效。 目前,通过孔子学院向海外推广武术,传播中国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总结孔子学院推广模式的基础上,以中国武术(功夫)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开辟中华文化海外推广的新战线,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需要体育总局、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 一、关于战略规划和主体定位。我国正逐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体育总局系统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要求逐步实现管办分离,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推进协会实体化进程。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37号),其中将全民健身活动、公益性体育培训、健身指导、公益性青少年体育活动等的组织与承办,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保护、传承与发展,公共体育设施、户外营地运营和管理,民办体育场馆设施、民办健身机构面向社会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服务等内容纳入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为今后的武术的推广模式指明了方向。 今后将呈现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全面协调推进武术的发展。以中国武术为载体向海外推进中华文化传播,这个问题上,目前我们可能不缺少认识,而缺少战略规划,如何站在全球化传播的高度,具有全球意识和战略眼光,打破传统理念,制定科学、周密、操作性强的战略模式,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工程,也是我们正在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在目标群体分类方面。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的努力,积极探索推进武术的发展与推广路径。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武术作为全民健身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挥其重要作用。针对金领、白领、公务员等不同目标群体,我们正不断创新探索,例如中,国武术协会与李连杰太极禅公司合作研发了《太极禅技术体系》,就是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的尝试;与群体司、北京体肓大学联合研发全民健身《太极拳健康工程技术体系》,正在探索全民健身有效途径,扩大受众范围,让更多人受益。 在青少年学校教育方面,自201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武术已形成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必修与选修,规定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为更好地普及武术教育,各地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制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教学形式,不断丰富广大学生的锻炼手段和方法。例如,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教育部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共同编制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同时共同研发了学校《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将有步骤地将武术列入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并于2014年5月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联合印发了《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等举措。 今后,我们将加强和有关部门的协作,积极做好课程设计,不断促进武术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并积极向海外青少年人群推广。 三、关于战略实施方面。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每年派出30多名武术教师,赴各国孔子学院传授中华武术技能。目前,已有16国35所孔子学院已经开设武术专业课程;128所孔子学院(课堂)开展了233个武术项目。其中,英国伦敦南岸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组织“万人太极拳”项目,在伦敦三家大型公园连续举办3个月太极拳教学活动,吸引上万民众参与学练。 为更好地传播中华武术文化,国家汉办先后支持河南省教育厅设立了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支持北京体育大学设立了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师资培训基地,支持首都体育学院设立了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承担培养培训武术师资,研发武术教学资源,选派教师、学生赴外巡演等任务。 当然,传播战略的具体实施是文化传播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继续支持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的开展,并采取一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以中国武术为载体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操作层面的问题,如建立具体可行的推广机制;编写适用于不同目标群体的科学、合理的系统教材;培养掌握外语、懂得中国功夫、熟悉中西文化的专业教师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四、关于你提出的“在经费支持和运作方式上,建议将政府财政投入转变为不意被意识形态化的非官方资金支持,如各类体育、文艺类基金,并面向功夫项目公开申请使用”的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中央财政历来高度重视,以武术为载体对外传播能力建设,2014年安排武术推广经费1500万元,2015年1200万元,有效地起到了武术的对外传播和推广作用。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国家体育总局,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优化财政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包括武术为载体的对外传播方面的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 我们将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地推进该项工作,加快中国武术(功夫)对外传播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