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建议 > 正文
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96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5-12-01 来源:办公厅 作者:秘书处 字体:

        关于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以推动全民健身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近年来,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法规文件,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促进全民族身体素质提高已经成为政府民生工程之一。诚如您所言,目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距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群众健身意识存在地域差别,体育公共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群众自觉、科学健身的理念尚未形成,这都需要我们正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开展或将要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明确体育的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正在不断显现。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于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十二五”时期开始,我国的群众体育工作就开始以构建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内容和标准化研究,系统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们正在研制“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计划》,在新《计划》的研制过程中,我们将在充分理解和把握体育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特别要注重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关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加大现有全民健身法规规章的执行力度,体育总局已经连续五年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开展了《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贯彻落实情况检查调研,对《条例》和《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报送国务院,起到了良好的监督执行效果。去年起,我们开展了《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效果评估,全面检查“十二五”时期各省(区、市)、中央国务院相关部委、体育总局系统内部、社会力量实施《计划》的效果,基本摸清了全民健身发展的现状。下一步,我们在修改《体育法》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过程中将积极争取把体育公共服务和服务体系建设各主体责任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并在研制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重点考虑相关政策扶持的内容,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在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扶持方面有所突破。

        三、关于加大体育公共财政投入。《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十二五”时期全民健身的公共财政投入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全民健身地方预算支出从2010年的188. 28亿元增长至2014年(1-10月)282. 3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 66%。全民健身投入地方决算支出从2011年的185. 45亿元迅速增加至2014年(1-10月)的269. 1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  14%。中部地区整体投入较大,东部居中、西部偏少,但西部的增长速度最快。同时也发现,全民健身支出水平还不均衡,整体情况有待提高,经费支出结构方面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更侧重于资助群众体育组织和队伍建设及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科学研究和宣传,中西部地区更加重视援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及资助或组织全民健身活动。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现状及城乡、地域、人群、条件等不同需求,统筹城乡区域体育发展,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四、关于深入挖潜,盘活现有资源。近些年,我们不断出台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在规范新建设施的同时,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在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利用率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率很多地区已经有所提高,大型体育场馆开放补贴已经形成制度,开放率较之前也有明显提高。接下来,我们将引入社会化竞争合作机制,深入挖掘学校和专业场馆在服务大众健身方面的功能,加快健身圈建设,通过PPP、购买服务等模式探索多元化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方法,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新建、完善体育公共服务。

        五、关于推广科学健身,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全民健身。近些年,我们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通过这支队伍组织群众参加健身活动、传授健身方法和技能,倡导科学健身的理念。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有针对性的体育健身咨询和指导,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性,从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项目设置等方面推陈出新,使更多群众养成自觉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掌握科学健身的技能和方法,将体育健身变成更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切实实现人民群众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达到通过体育健身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目的。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