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生产 > 正文
做好“五字”文章 筑牢体育赛事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2-08-05 来源:中国体育报 字体:

四川省体育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在“严、防、实、控、育”上狠下功夫,相继顺利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相关项目选拔赛、决赛,满场举办四川“三大球”城市联赛,稳步推进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积极筹备成都大运会、世乒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形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体育赛事安全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严字当头,压紧“四方”责任

严格落实赛事活动组织方、属地政府、行业部门、参赛主体“四方”责任,分别明确相应疫情防控任务,做到职责清晰、责任全面覆盖。组织方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政策制定符合体育赛事活动特色和需求;属地政府集中力量全力防控,确保赛事期间“零感染”;参赛主体管好自己的人,确保赛前“零感染”;发动省、市卫健委等行业部门力量,组织疾控专家队伍研究,确保防控措施规范、科学。

二、坚持防字为要,健全科学机制

严格执行体育赛事活动“4+1+1”安全管理机制,即每个赛事活动均需制定赛事活动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安保方案、应急方案和赛事风险评估报告、“熔断”机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或“熔断”比赛。在国际疫情形势严峻之际,充分借鉴北京冬奥会经验,制定成都大运会防控方案,审慎研究延迟举办,确保风险降至最低。在四川省内无疫情之际,安全、满场、热烈举办四川“三大球”城市联赛。当前,成都疫情反复,组织四川省、市卫健专家研究论证,创新推行低风险区人员赛前封闭管理7天和同意参赛“两个证明”机制,果断“熔断”不符合要求的赛事,科学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力保省运会全员参赛、安全参赛。

三、坚持实字为本,认真排查演练

全运会相关赛事、四川“三大球”联赛、四川省运会等赛事活动前,均严格排查场馆、设备、器材安全隐患和疫情防控风险,备齐应急医疗物资、人员队伍,做到赛事期间防暴车、救护车和消防车备勤值守,安保、医护、防疫人员全程在岗。成都大运会等赛事针对核酸结果发布、隔离训练等重要环节,反复开展全过程应急演练,提升科学精准及时处置能力。

四、坚持控字托底,严格落实措施

四川省运会等赛事活动严格“闭环”管理,“三大球”联赛等赛事科学设置“红区”“黄区”“蓝区”,全力确保实现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边界不模糊、人员不跨区。实施疫情防控“一赛区一方案”“一馆一策”“一驻地一策”机制,制定赛区、场馆、驻地防疫方案及防疫手册,组建防疫工作队伍,确保做到“五有一网格”(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实施网格化管理),坚决防止体育赛事成为疫情传播扩散的渠道。

五、坚持育字为重,营造浓厚氛围

四川省体育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传达贯彻上级各项防控政策要求。全省体育系统定期印发疫情防控文件汇编,采取“保姆式”工作法,点关键、划重点、明要求,及时组织全覆盖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等防控政策,结合“体育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月”等重点工作,全面抓好全省赛事活动疫情防控督查和相关宣传教育,着力营造全省体育系统“防疫先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浓厚氛围。

接下来,四川省体育系统将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署要求,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以实际行动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作出四川贡献。(转自8月5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