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正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航校榜样——航校故事(四)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安阳航空运动学校 字体:

驾机起义,舍身救火——安阳航校老飞行员:何伟钦

安阳航校老校友来校参加校庆活动。右二何伟钦

何伟钦重回安阳航校驾驶滑翔机再上蓝天。后座何伟钦

何伟钦日记手稿

何伟钦日记手稿

何伟钦在安阳航校工作生活30多年,采访人员了解到他的英雄事迹和传奇一生很是令人敬佩。他是1955年从台湾驾机起义的飞行员,回归后,积极从事航空教育事业,1976年8月11日安阳机场油库失火,他又奋不顾身投入火海救火,烧伤面积超过90%,成为救火英雄,2008年5月在青岛逝世。在他生前的自传中写道:“我自1955年至1994年止都坚持在新中国迅速发展的航空事业上从事滑翔飞行教学,组织指挥等工作岗位上,历时三十九年。1955年至1959年,在张家口榆林机场国防体协下属的中国第一所滑翔学校经短期学习掌握滑翔机构造性能操作和教学方法、滑翔规则后,便开始为人民空军预备飞行学员总共300余青年学员服务,帮助他们完成了学飞前的初级滑翔训练任务。”见过他的航校老同志描述他的外表:从头到脚,没有一块平整的地方。从脸部往下,都是被烈火烧过的,呈橘子皮状的瘢痕,手指全都变形了,大拇指还弯曲着不能伸直。这伤痕累累外表,是1976年安阳航校油库起火,他奋不顾身救火被烧伤的。可以说他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航空体育事业。

              

1924年8月15日,何伟钦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仅有一间半草房,没有可种的耕地,他出生前由于已经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父母担心再也养不起孩子,准备将他送给一个姓李的人家.可是,当何伟饮出世后,父母又舍不得送人了,说饿死也要在一起。

何伟钦7岁时,父亲得痢疾去世,全家靠哥哥在上海工作的一点工资生活.何伟钦仅上了五年学,就跟着哥哥到上海一家缝纫机工厂工作。后来,日寇入侵,家乡沦陷,年方17岁的何伟钦,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辗转到了江西赣州,考入国民党空军军士学校.

长期曲折的思想斗争

1944年1月,何伟钦去国外接受了三个月的射击飞行训练,然后被分配到国民党远征军空军第一大队三中队,直接参加对日作战。曾多次出击,轰炸侵缅日军。同年10月,何伟钦随部队调回国内,在抗日战场上,转战于平汉、粤汉、湘桂、黔桂等铁路沿线,给敌人以重创,多次荣立战功。

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何伟钦再次考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二十七期,学习飞行,因为有一段军士的经历屡遭官长、教官的讽刺,挖苦、凌辱折磨,深感不满。一次,飞行理论考试及格,但主考官说他字迹潦草判定为不及格淘汰。何伟钦凭着当年抗过日,国民党空军司令授予的奖章专程到南京找到空军司令,得以恢复飞行。

1948年秋,何伟钦秘密阅读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懂得了只有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才能建立新中国,1949年3月,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逃离大陆时,何伟钦曾有借请假外出与亲友告别为由去解放区的念头,但被学生队队长段狄生的一段花言巧语打消了。

段狄生造谣说:“你到共产党那里去,可不会像当年刘善本那样吃香了。现在共产党节节胜利,国民党节节败退,许多抗日名将都成了共产党的阶下囚。败兵之将尚且如此,你我还能算什么?李延森、周梦龙是埋伏的共产党,他们回去是势在必行。你过去认识谁呀?谁又认识你?” 一席欺人之谈,竟使何伟钦上了当,他无可奈何地到了台湾。

到台湾冈山后,何伟钦想,要让共产党看得起自己,必须学习理论知识,学好飞行技术,取得军官学校的毕业文凭,才有做工作的资本.于是,何伟钦到台南高雄等书店寻找革命理论书籍,曾用两钱重的金戒指购得一本《宗教·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开始自学共产主义的理论。

1949年10月17日,何伟钦的同期好友魏昌蜀驾机起义回到了大陆。回想当年,同魏昌蜀一起参加对日作战,俩人情同手足。由于魏昌蜀与学校葛教官不和,被飞行淘汰,他十分气愤。起义前,何伟钦与魏昌蜀在高雄一家咖啡馆里,推心置腹地讲了许多知心话,何伟钦坦率地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此路不通去找毛泽东。"

几天后,飞行员魏昌蜀在既无保险伞,又未能放单飞的情况下机智果断地驾驶AT一6飞机,勇敢地冲出军警森严特务如麻的敌人营垒,参加了革命。

终于战胜了意志上的薄弱

朋友魏昌蜀敢说敢做的行动,令何伟钦十分佩服。他把魏昌蜀作为自己的榜样,打算毕业后立即起义归来,但后来又被国民党的反共宣传打消了。

1950年6月1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举行二十七期飞行军官毕业典礼。蒋介石前来参加,还带来叛徒、反共老手叶青。由于军官学校教官、 飞行生连连不断地驾机起义,当局想利用毕业典礼的机会攻击、污蔑共产党,欺骗、吓唬军官学校的飞行生。当时,何伟钦年轻幼稚,以为官衔就是阶级,搞阶级斗争就是官衔大的斗官衔小的。像自己刚刚毕业,官衔小,如果斗起来,准要倒霉。于是,他又一次打消了飞回大陆的念头。

1953年,在台北松山机场驻防时,一次由于主官的偏心批评,何伟钦火上心头,曾经在单独试飞P-51飞机时,想趁机起义。可是面对大陆飞了半个小时,突然想到那些反动宣传,大陆穷苦,于是,又掉头返回台北。何伟钦想把自己多年积蓄的东西卖掉,换成金子,等一旦回大陆后使用方便。

在当局欺骗宣传下,何伟钦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缺乏真正的勇气和决心,特别是1954年当选为“克难英雄”、区党部委员和防逃保防军官后,何伟钦自认为罪恶昭著,起义回来是自投罗网,因而一度企图苟且偷生,等台湾解放后再说。

之后,把何伟钦逼上梁山的是这样一件事。他所在的七中队少尉飞行员郭圣先一次开车不慎,撞断了骑自行车到达机场的中尉飞行员彭超群的大腿骨。由于郭是空军总部一位少将署长的亲戚,而彭却无靠山。中队长处理此事时,不但不追究郭圣先的错,反而要彭超群自己出钱赔偿所借用的自行车,否则,即使接好了断骨也不让飞行。真是岂有此理!

对此事的处理,飞行员们议论纷纷,感到中队长太欺侮人了。这样一件并不直接关系何伟钦本人利益的事情,却使何伟钦明白了许多道理:他认为与其在这种暗无天日的军队里忍气吞声,任人摆布,苟且偷生,干那些违心的事,倒不如迈开步子飞向共产党,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共产党处理。何伟钦只要能够了解到大陆真情,能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牛马终生,也就死而无遗憾了。

几经周折,何伟钦终于战胜了意志上的薄弱、思想上的盲从、恶势力的阻挠和个人的苦恼,决心循着刘善本、俞渤、李延森、周梦龙、魏昌蜀等的航迹,展开双翅向新生的祖国腾飞!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1955年5月18日清晨,海风习习,宝岛台湾晴空万里。一大早,何伟钦就和其他飞行员到作战室接受任务。可飞机迟迟不能起飞,在待命期间,几个飞行员邀请何伟钦打台球,因何伟钦满脑子想的都是起义的事,台球越打越不顺手,何伟钦只能认输并答应请客。

时间指向11点,国民党空军三大队4架F-47才从屏东起飞,例行海峡侦察巡逻任务。一号领队是少校飞行员侯新民,二号僚机是中尉飞行员麦润明,三号长机是何伟钦,四号僚机是少尉飞行员朱定西。

当时,何伟钦作为三大队国民党、区党部委员、台北七中队保防军官、台湾蒋军第五届“克难英雄”,可以说是当局信得过的“红人"。

飞机经过台南、嘉义、台中、新竹,然后从海上超低空编队飞向福建省平潭岛,转向厦门。到广东虎头山时,何伟钦利用浓厚云层,突然脱离了编队,并降低飞行高度,寻找着陆的机场。他看见一条小河,以为是珠江,见地面冒出白烟,黑烟一片,原来是遭遇到解放军高射炮的攻击,何伟钦操纵飞机赶快贴着房子低飞到海面。这时,云层上方,有解放军空军的米格飞机,何伟钦担心对方不了解情况,便决定就地迫降。

在广东省海丰县,何伟钦看到有解放军的三辆军用车,连车棚子都看得很清楚。何伟钦用无线电在空中呼叫,没有人答应便放下飞机起落架,在一块田野上迫降。何伟钦看到车上的人都下来了,可整个田野仍鸦雀无声。何伟钦连忙跨出机舱,面对祖国锦绣山河,站起来高声喊道:“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当战士们弄清他是起义归来的壮士时,便热情地和他握手。得知何伟钦口渴了时,几十个水壶一下子送到了他的手里,祖国亲人的盛情接待,温暖着他的心。

晚上,海丰县人民政府专门为何伟钦召开了欢迎大会。夜里,何伟钦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想像自己这样的罪人,政府如此宽大为怀,既往不咎,令何伟钦十分感动。以后,组织上送何伟钦回故乡常熟,见到了高堂老母亲和哥哥等亲人,还到北京等地参观访问,感受到新旧社会的差别,何伟钦决心为社会主义祖国尽心尽力。何伟钦在北京参观访问时,一位领导同志告诉他“毛主席知道了你的情况,你出身贫农,毛主席说给你5000元慰问金不够,再给你一万元。”何伟钦眼闪泪花,激动地说:“感谢毛主席!感谢党中央!我只求给我一个立功赎罪、将功补过的机会。”

不久,何伟钦便分配到张家口滑翔学校工作,6年后,何伟钦调到安阳航校工作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飞行员和滑翔运动员。

1962年春节,何伟饮与在张家口妇幼保健院工作的医生朱慕懿结婚,有一个女儿,取名叫何翔。

烈火见英雄

1976年8月11日下午,安阳航校训练科长问副科长何伟钦:“老何,场站运油怎么没有安排我们的班?”何伟钦回答:“大概是嫌我们俩年岁大呗!不安排班,咱自己去吧。”撂下饭碗,他俩就来到了油库,招呼大家说“你们有孩子的都回去吧!我们老头留在这里。”

夜晚9点多,天漆黑,空气像凝固似的,没有一点风。突然,有人喊油罐满了,在关油泵的一刹那间,“轰”的一声,一团红色的火球向人们扑来。何伟钦想,油库里有四个装有200吨航油的大油罐,几十米外停放着飞机和其他设备,一旦爆炸,其后果不堪设想。

国家财产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何伟饮和在场的五位同志一起,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奋不顾身灭火。

等消防车赶到时,何伟钦已经成了个火人。有人提醒何伟饮在地上打滚灭火,他才想到自己身上的火。

部队卫生所的手术台上,只见何伟钦的手腿蜷山着,不停地颤抖,像是要把剧烈的疼痛甩掉,嘴里不停地呼叫:“哎哟!我们的油库啊!”

手术室里的抢救工作在紧张地进行着,医生对何伟钦进行输液,以防止休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抢救。”何伟钦转到野战医院后,仍然昏迷不醒。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派专机把烧伤的何伟钦送往上海抢救。上海瑞金医院灼伤科的医生对何伟钦做了全面的检查和处理,发现何伟钦烧伤十分危重,烧伤面积达90%,三度以上达47%,像这么大年纪、烧伤又如此严重的人抢救成功的,当时是很困难的。第二天由主治医生吴士祥等四名医生和五名护士组成的抢救小组成立了。

何伟钦的病情稳定后,又处于高烧之中。吴医生把一颗心全扑在病人身上,没日没夜地工作着。见何伟钦高烧不退,吴医生担心是败血病出现了,立即开出化验单,其结果是何伟钦感染了细菌,只有万古霉素比较有效。华北制药厂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夜派人把一箱万古霉素送到北京,由第二天早晨6点的班机送到了上海,注射了万古霉素后,何伟钦的高烧逐渐下降。

何伟钦从朦胧中苏醒过来后,在难以忍受的治疗过程中,不论是植皮,还是整形,再疼也没有喊出一声,在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何伟钦向组织表示:“我没有别的愿望,遗憾的是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行列。"

何伟钦脱离危险期后,在整形脸和手的问题上,他和医生发生了分歧。因为何伟钦身上能植的皮很有限,医生打算用这点皮作脸部整形。何伟钦争执着说:“脸部亮管什么?我希望你们解放我的双手,我要操纵驾驶杆重上蓝天!”

何伟钦诚挚的话语,感动了医生。医生们精心地为何伟钦做了四次手部整形,使其基本恢复了功能。为了重上蓝天,何伟钦每天数百次地伸出手腕、胳膊进行锻炼,有时皮肉被练出了血。为了能站起来,他练走步、跑步,以至每天跑上万米.经过艰苦的锻炼,医生严格地给何伟钦作了各项身体检查,终于在飞行体检表上签了“合格”两个字。

1980年,何伟钦又驾驶着雄鹰飞翔在祖国的蓝天上."没有党,我烧成了这个鬼样子,还能上天?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党使我重上蓝天,功劳归于党。”何伟钦下飞机后这样激动地说。就在同一年,何伟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12月12日,在颁发驾机起义证书大会上,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贵在主席台讲到起义人员为社会主义做出贡献时,向台下招呼道:“何伟钦请站起来!"随着李副部长的话音,站起来一位身材魁梧的老战士,他面有疤痕,手指残缺,但神情刚毅,充满了力量。这就是国家体委安阳航校的何伟钦同志,为抢救国家财产赴汤蹈火,被烈火严重烧伤,但在组织的关怀下,战胜伤痛,重返蓝天,表现出一个革命战士的顽强毅力和优秀品质。”李副部长的讲话,使人们纷纷向何伟钦同志投去敬佩的目光。

同年12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政协主席邓颖超握着何伟钦的手,亲切地问道:“你身体怎么样?生活好吗?”何伟钦回答:“我很好,一家人生活得美满!”“你要注意休息!”邓大姐嘱咐着。何伟钦眼角湿润地说:“祝大姐健康长寿!”

周总理、邓大姐的关怀

早在1974年,因当时的滑翔学校撤销后,何伟钦无事可做。为此,他想了想决定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希望能调整个工作地方。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中,曾专门作出“调回南方工作”的批示。军管会的同志立即陪同何伟钦到苏州安置,因为那时的特定情况,拖了多年也没有安置妥当.

这一次,何伟钦因救火烧伤,虽然康复了,但身体也留下一些毛病,主要是新植的皮下没有脂肪保护,皮肤上只有40%的毛孔能出汗,夏天散热成了大问题,时不时发烧就达到39~40C,冬天皮肤干裂,青一块紫一块,让人钻心的难受。

1983年召开政协会议时,何伟钦再次找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大姐。“到青岛!”邓大姐决定为何伟钦安置这样一个不冷不热的地方,并具体让体委的同志落实,最后安排到国家体委青岛航海学校工作。

女儿心中的父亲

何伟钦曾任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副主席并连续担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章。1992 年退休后除了锻炼身体,何老仍然关心祖国统一,积极做有益于两岸的工作,单每年寄出的明信片就有五六百张,还有不少海内外的电话联系。

采访人员联系到了何伟钦的女儿何翔,她说:“父亲说过他在小学四年级听老师讲述东北义勇军,用血肉保卫国土的爱国行为,就引以为荣;更崇拜岳飞“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英雄壮举;在兄长姐姐们有力支持下,毅然决然走上抗日前线,学习抗日所需的飞行技术。毕业后,配合陆军消灭侵略缅甸的日军。后又转战平汉、湘桂、黔桂等战场,每战都有成百上千的鬼子被他们炸死炸伤,直至抗战胜利。”她对父亲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的父亲: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遇事乐观;他理想崇高、信念坚定、意志刚强;他大公无私又无畏,爱憎分明,不计较个人恩怨与得失;他毅力坚强、自律和严守作息时间,无私无畏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他为人大方、和蔼可亲,在世时常常请同事、朋友来家找他聊天。他虽然离开了台湾,用台湾同学话讲是“背叛”,但同学们在两岸三通后都和他通讯往来,他细致的介绍大陆的发展消除他们所受的“贫穷落后”宣传影响,以至于他们组团专程来青岛看望他并多次邀请他参加组团去台湾观光的旅游活动。

他热心助人,对有困难的人,他都慷慨解囊相助,奖金被他捐助的所剩无几。老滑校的人都知道,只要知道谁有困难,家乡和非家乡的人,写信给他的以及火车上遇见的,他都会主动帮忙。2016年回滑校参加关于父亲出书前座谈才知道他帮助过许多老同事渡过家庭困难。

最值得他欣慰和自豪的莫过于写政协提案收回安阳滑校机场全部使用权,以至于某军司令都对他发出“何伟钦是何许人也”的惊赞;他谈谈此事的声音笑容仿佛就在昨天。

他不顾身体恢复状况,积极支持滑翔学校发展,亲临炎热场地进行技术分析指导,为航校发展出谋献策,并向全国政协写提案要回训练基地。

他在家里对我也是严格要求,学习、工作的同时要牢记: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好身体!他对我从小的要求:决不能浪费一粒粮食!这些都是我铭记一生的教导。

                                      何翔

                                    2020年2月于青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