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群字[2017]2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民政厅(局)、文化厅(局)、妇联、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民政局、文化局、妇联、残联: 现将《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进家庭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体育总局 民政部 文化部 全国妇联 中国残联 2017年12月6日 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进家庭的指导意见 体育健身文化是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进家庭,是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化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保障、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把全民健身计划做成全民幸福计划,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完善家庭体育健身组织、建设家庭体育健身设施、丰富家庭体育健身活动、支持家庭体育健身赛事、加强家庭体育健身指导、弘扬家庭体育健身文化等手段,推进活力社区(活力村镇)和全民健身家庭联动建设,提升家庭体育健身的参与和保障水平,不断改善全体国民的体质健康水平,创建具有时代特征、国际水准的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协调,要充分利用各项协调机制,加强体育、民政、文化、妇联、残联等有关部门的统筹协同,把全民健身进家庭和创建五好家庭、培育文明风尚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政府、社会、家庭联动发力。坚持广泛参与,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激发社会活力、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更要激发家庭成员的个体主动性,探索多元主体共同推进全民健身进家庭发展的新模式。坚持试点先行,根据家庭结构和类型、家庭经济能力、家庭所处环境的实际,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试点的引导、带动和示范作用。 (三)总体目标。“十三五”时期,要推动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健身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家庭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增多,家庭体育健身活动赛事不断丰富,家庭体育健身指导全面普及,家庭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维护家庭成员生理和心理健康、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全社会参加体育健身的家庭明显增加,体育健身成为家庭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要任务 (一)培育家庭体育健身组织。鼓励培育基层家庭体育健身社会组织,鼓励发展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充分发掘现有社区文艺、养老、妇女、儿童、残疾人组织在家庭体育健身中的作用,发挥其多元功能,为各类人群就近、就便健身提供组织载体;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与妇联、残联和其他社会组织融合发展;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加入各类体育组织。 (二)建设家庭体育健身设施。开放、盘活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实行家庭参与优先的办法,对以家庭为单位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予以优惠。吸引社会资金建设适合家庭使用的体育场馆设施,并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无障碍使用要求。鼓励社会力量开发符合安全标准、适合全体家庭成员的小型、便携、易操作的健身器材、电子设备应用程序及健身周边产品,鼓励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物业公司等配置占地面积小、集成化程度高、费用成本低的健身器材。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家庭体育健身共享网络平台,逐步做到家庭体育健身设施可低收费共享,健身数据可统计、分析和评比。 (三)丰富家庭体育健身活动。以提升家庭成员健康认知、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运动兴趣、发展基础体能、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健康和家庭文明和谐为主要目的,丰富家庭体育健身的活动项目和模式。推广广场舞、健步走、慢跑、自行车、游泳、健身操、健身气功、瑜伽、武术、户外定向运动等易于开展、适宜家庭参加的健身项目。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向居民推广新兴运动项目、地域性运动项目及适宜各类人群共同参加的综合体育活动,充实和丰富家庭体育健身的内容。在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残疾人抚养服务日间照料机构等场地增加体育健身活动内容;鼓励学校设立家庭体育节,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在体育节中开展丰富多样的亲子体育活动,鼓励开展学前体育教育;针对重度居家残疾人,提供器材、方法和指导入户服务。 (四)支持家庭体育健身赛事。鼓励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单项或综合性体育健身赛事,鼓励各类场馆对家庭运动会、亲子运动会等体育健身赛事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群众比赛活动。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开展适合家庭、亲子的各类网络健身赛事,实现线上线下赛事相结合。 (五)加强家庭体育健身指导。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和《全民健身指南》,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科学健身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培训和认证,使更多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专科医生等掌握开具运动处方技能,以服务家庭体育健身指导。 (六)弘扬家庭体育健身文化。将推动家庭参加体育健身的情况纳入“运动健康城市” “五好家庭”等评选标准,并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内容。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带动家庭成员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形成热爱运动的健康家风,使体育健身成为家庭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提高对全民健身进家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先行先试。要将开展家庭体育健身纳入体育发展整体规划,把家庭体育健身开展情况作为评价政府社会建设和治理的指标,利用现有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做好家庭体育健身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和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家庭体育健身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二)鼓励多元参与。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家庭体育健身工作,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各方面对家庭体育健身工作做出贡献,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家庭体育健身赛事、活动,广泛吸纳各方资金、人才、文化、创意、场地等各类资源,共同形成家庭体育健身广泛开展的新局面。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对全民健身进家庭的宣传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开展家庭健康与家庭体育健身理论研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全民健身进家庭的宣传,总结推广全民健身进家庭典型和工作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