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安副局长在2010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抓住机遇,改革创新  以大体育观、大产业观引领体育产业新发展

——在2010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杨树安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八日  北京)

 

同志们:

    2010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下发后,全国体育战线着眼于建设体育强国战略,认真总结“十一五”工作,谋划“十二五”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尽管会议时间很短,但是与会同志紧紧围绕“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会议主题,集思广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本着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夯实基础,积极推进的目的,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昨天,刘鹏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体育产业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我国体育产业工作作出了重要的指示,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刘鹏同志还亲自为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受到表彰的单位颁奖,这充分体现了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对体育产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全国体育产业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会议结束后,请同志们及时向各省区市体育局的领导班子进行传达,深入领会刘鹏局长讲话精神,结合各地的体育产业工作实际,认真地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安监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国家认监委等相关部委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各政府职能部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对体育产业工作的支持和肯定,也为部门合作,联合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的工作报告,认真回顾和总结了“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07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对今后的体育产业工作进行了部署。14个省区市和单位分别围绕体育产业政策制定、体育产业统计、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体育市场管理、体育旅游发展、培育品牌赛事等主题作了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会议还发布了第一次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结果,用翔实的数据给了体育产业明确的定位。参会单位围绕会议内容,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的发言和讨论,讲得都很好,体现了各省市和各单位对体育产业工作的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的成果。

    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主题明确,效率很高,效果很好,达到了几个目的: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全国体育系统对《指导意见》重要历史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二是与会同志交流了本地区、本单位体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和工作经验;三是讨论、梳理了现阶段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四是大家本着科学务实的精神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举措,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工作部署。

    体育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对于我们从事这项管理工作的同志来说,都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很多问题都是新的课题。大家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们会进行认真的整理,加以研究,及时和大家沟通,并在下一步工作中采纳、吸收。对于大家的意见,我梳理了一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很多同志反映,《指导意见》相对还宏观一些,原则一些,希望体育总局能够争取更加具体的政策,更加具体的方法。可以理解大家的要求,我们也将积极的努力。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的大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又具有多元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制定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时,一般都会相对宏观和原则,需要大家在这个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各自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的来争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一些具体的政策。我多年从事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的做法是,所有的体育运动都会有一个通用的政策,但是具体到某一个赛事,某一个主办者,都需要根据通用政策的框架,消化吸收,把它变成有利于操作和实践的一个具体政策。所以一方面总局要从宏观层面上来做更多的争取工作,争取我们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我们各地方体育部门的同志也要根据当地体育产业实际情况来争取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具体的操作方案。

    第二,大家提到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问题,建议体育基地的建设要有评估体系,管理规范也需要不断完善。这个建议非常好。体育总局相关职能部门的同志要加快研究的速度,加快工作的节奏,及时的吸收和采纳大家提出了积极建议,来做好我们的相关工作。

    第三,关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经营管理问题。目前体育总局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借此机会我向大家再做一个说明。这次会议提交大家讨论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管理办法》,实际上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有关要求的一个实施细则。在研究讨论成熟后,按照程序,还要报经国务院法制办批准后颁布实施。它是一个国家层面的管理规范。目前,请大家讨论的稿子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下一步,体育总局职能部门将根据大家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做好修改完善工作。对此,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从政府职责来讲,做好对高危险性项目的管理工作,毫无疑问是我们体育行政部门重要的职责。但同时,也绝不仅仅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情。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正在抓紧做几项工作,一是高危险性项目目录的研究制订。国际上对一些运动项目的危险性系数都有一个评价,那么根据我们国家开展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研究明确哪些项目列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我们总体的工作计划是分布实施,将分期、分批地来公布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二是对一些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要界定它的危险性存在什么地方,在哪个点上。这是基础,要由体育部门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第三,我们要明确,制定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经营管理办法,不会影响各级体育管理部门正常开展的体育竞赛、体育活动,它的管理对象主要是针对经营性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比如要组建一个经营性的俱乐部、体育会馆,要开展经营性的活动,那么我们就要对依法进行规范,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第四,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相关条款的要求,体育部门将来要做的审批工作,从法律意义上讲是一项前置性的审批工作,它是行政管理的一个环节,需要各个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共同进行审批管理。比如某一个企业,某一个个人,希望经营某个体育项目,它在到工商管理部门去工商登记注册前,要到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资质的认定,涉及安全、消防等等一系列标准,其中就包括体育部门的专业审核。我们要依据相应的标准审核申请人是不是达到了从事这个项目所要具备的要求。通过后,他再去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应该说这样的管理规范更有利于我们各级体育部门对体育运动项目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制定法规是一项非常慎重、严谨的工作,必须严格履行律法程序,必须周密组织、科学论证。下一步国家体育总局还要陆续召开不同范围的座谈会,进一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形成统一的意见以后,由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向国务院法制办上报。

    第四,还有一些同志提出了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就是如何是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体育产业是我们在新时期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国务院领导同志也非常关心这件事情,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指导意见》制定的过程和汇报,做出了很明确的指示。现阶段,体育系统面临一个共同的课题,就是如何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坦率地说,目前我们在产业工作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方针政策出台之后,人才队伍就成了我们工作的关键。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反复研究体育改革,加强各中心、各协会建设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模式。像我们这些管理部门,需要三方面的人才,一是需要政府部门的代表,来把握好我们的发展方向,二是需要技术力量和专业人才来发展各个项目,第三,体育事业发展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需要有专业的营销人员、市场管理人员,也就是体育产业方面的人才。这些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目前形势和任务来看,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刘扶民同志在昨天下午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我们希望在一些具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一些课程,加强培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总的来说,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实际上大家提出了一个我们共同的面对的课题,就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提高我们管理和驾驭能力,尤其是对于体育产业工作的管理和驾驭能力。这不仅仅是各位与会代表,各级地方体育部门,各个项目中心所面临的,总局也同样面临这样一个课题,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研究解决。对大家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在下一步工作中积极研究,提出一些思路,及时和大家沟通,推动产业工作健康的发展。下面,我想结合本次会议的主题以及大家在讨论中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和大家交流:

    一、要充分认识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利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体育产业也在探索中起步,从无到有,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经过20多年的摸索、实践和发展,体育产业在水平、结构和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做出了新的贡献。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实践证明,体育不仅能为国争光、为民服务,还能为国增利。体育产业要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取得新的发展,就必须牢牢地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认清形势,承担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通过“三个转变”,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对此,体育产业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公众消费强劲增长,需求旺盛带动产业发展的态势,已经在文化、旅游、娱乐服务等领域表现出来。通过体育产业统计显示,这个趋势在体育产业发展中也有初步体现。2006-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以年均20%以上增速发展,高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突破0.5%,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尤其是2009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作为备受关注的几大朝阳产业之一,体育产业逆势而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体育健身消费和各类体育用品消费均保持上升势头,为努力实现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的要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体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兴动力、消费需求的重要内容、社会生活的必要元素,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体育产业发展充满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所面临的挑战。总体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尚处在初期,规模较小、结构不尽合理是客观事实,与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各项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有关配套措施也比较欠缺,还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各级体育部门在面对市场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还不够强,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产业发展的能力也不够强,办法不多。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迎难而上,花大力气去解决。

    当前,我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社会对于体育事业的综合作用和社会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对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已经处在世界领先水平的竞技体育而言,仍处在起步阶段的我国体育产业,上升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都很大。正因为如此,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非常必要,这既是体育产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了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要求,并且明确指出,“要发展体育产业,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才会应运而生。

    《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发展体育产业的关注和需要。《指导意见》是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引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将成为新时期体育产业实现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标志着我国体育产业由各方面自行发展、被动适应,向由国家主导,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推进发展的重大转变,必将对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各级体育部门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行动,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全面推进,不断提升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切实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二、坚持以大体育观、大产业观的高度和视野,来审视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其产生和逐步发展的历程都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不可能孤立和游离于整体的环境。正所谓国运盛,体育兴。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大体育观、大产业观的高度和视野来审视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关系,来定义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程度越高,体育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就越有利,发展速度就越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正是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伟大进程这个伟大的时代背景。

    首先,坚持大体育观、大产业观,要科学认识和把握体育的丰富内涵。刘鹏同志在昨天的重要讲话中,要求我们在贯彻《指导意见》过程中,要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这个基本原则,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发展体育产业与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以大体育观、大产业观的视野来科学认识和把握体育的丰富内涵。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都是社会主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逐步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体育产业的萌芽、起步和发展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但是,从本质上讲,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都是为了践行“增强人民体质”这个体育的根本宗旨,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这一根本目标。坚持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是体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奠定了体育发展的基础,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体育需要。而通过发展体育产业拓宽了中国体育发展的道路,丰富了体育的多元化功能的内容和体育强国的内涵。通过发展体育产业,提升了体育的市场适应能力,促进了体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提高了资源的价值。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全面、准确地予以认识和把握。

    第二,坚持大体育观、大产业观,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从体育整体的发展看,坚持大体育观,就必须把体育置身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的大背景中,更好地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与价值。要通过竞技体育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通过群众体育的发展,不断增强全民族的体质,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体育事业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市场基础,拓宽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渠道。我们坚持大产业观,就是要服务和服从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通过体育产业发展,拓展体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渠道。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随着以体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服务市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各类体育用品市场发展迅速,不仅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极大带动了旅游、建筑、通信、新闻出版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其综合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了狭义体育范畴。

    第三,坚持大体育观、大产业观,就要坚持开放的胸怀,提高与各个行业的融合程度。《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明确了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体育产业作为全社会共同兴办的产业,决不是体育部门自己的,而是全社会的产业。我们从《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看,体育产业分布在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中,共涉及57个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可以说和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补充,互为依存。各级体育部门在制定体育产业政策,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部门,而是要定位于体育产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做贡献的大局,促进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所以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促进体育资源与市场、与相关行业的结合,提高体育产业的社会融合度。

    第四,坚持大体育观、大产业观,要坚持市场规律,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规范水平。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既要符合我国体育发展规律,同时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总体看,由于体育产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体育资源的市场配置程度还不高,体育资源的市场运作能力和水平与其它行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提出的“要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规范化水平,把我们发展的经验逐步以制度的方式来固化起来,规范下来,运行起来,坚持市场规律,把资源的种子放到市场的土壤里,让它发芽生长,结出硕果,使各类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真正得到提高。

    总之,各级体育部门要从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跳出体育看体育,把做好体育产业工作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以大体育观和大产业观来指导本地区的体育产业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产业和事业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体育产业又为体育事业提供持久动力,丰富体育事业发展的渠道,从而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坚持改革创新是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动力。建国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也经历了许多曲折。回顾我们的发展历程,总结我们的发展经验,坚持改革创新是实现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动力。坚持改革创新,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提高、观念不断更新、经验不断积累、能力不断加强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大的环境看,在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从体育发展的内部环境看,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党和人民的期望和要求,与建设体育强国的总体目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体育可持续发展还面临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从体育产业的发展看,总体上尚处在发展初期,总体规模偏小,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各项配套制度和政策还不完善,一些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还没有完全解决。对此,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正视现实状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创新,直面矛盾,绝不回避问题。我国竞技体育多年来发展的一个宝贵经验就是改革创新,不断寻求突破,做体育产业工作与竞技体育工作一样,转变观念、创新理念才是促进发展的关键。

    第二,我们要准确把握,坚持改革创新是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趋势,履行好体育行政部门在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中的职责的基本要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推进。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优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责,优化行政组织结构,进而形成责任明确,层级鲜明,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为此,各级体育部门要坚持改革创新,认真研究体育行政部门到底应该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要积极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公共管理水平?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并不是要大家“一哄而上”,自己直接去办产业,而是应该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找准自身定位,努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切实履行好几个方面的职责:一是要切实履行好发展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责,通过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满足社会的体育需求。既要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增加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也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运用市场手段和杠杆,切实优化体育资源的运营模式,通过扶持和培育市场主体,丰富体育产品,提高体育服务水平;二是要做好战略发展规划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制定,有效引导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体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提高体育产业整体竞争力,引导和扩大广大群众的体育消费,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三是要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的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好这项工作,既是产业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扩大体育消费需求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从“办体育”向“管体育”、从内部管理向社会行政转变的重要体现。履行好监管职责也是对我们体育部门适应改革形势,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的一个巨大的考验。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后,各级体育部门要按照《条例》的要求,实施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的管理,在各地体育局的支持配合下,目前,总局正在抓紧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通过研究制定有关管理法规和规章,逐步建立行政许可、安全监管、标准贯彻、服务认证、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体育市场管理体系,推进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配套管理规制,也必须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对此,务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牢牢把握。

    三、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为主线,全面做好2010年体育产业工作

    《指导意见》重点阐述了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方针,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提出了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具体政策和措施,进一步理清了我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强调要努力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创新体育体制和机制,调整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强化体育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加体育产品的有效供给,优化体育市场环境,规范体育产品流通秩序,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强调要通过加强对体育产业工作的领导、不断深化改革,来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明确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责任;强调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协调,抓紧制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总之,《指导意见》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

    作为国家层面第一个专门指导体育产业的政策性文件,各级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指导意见》的出台不是终点,反而恰恰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新起点,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是对各级体育部门新形势下把握体育工作全局能力的考验。有关具体的一些工作,在经济司的报告中已经进行了部署,结合大家讨论的意见和建议,我想再提几点要求:

    首先,认真学习、理解和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积极做好会议精神的汇报和传达工作。通过认真学习,要把握《指导意见》的精髓和要点,以《指导意见》的发布为契机,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切实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制定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各项具体政策措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有为才能有位,各级体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不等不靠,不做表面文章,全力以赴、扎实工作,不断开拓工作空间。在这方面有许多省市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例如,北京的做法很好地体现和履行了体育部门在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中的职责。2007年,北京市就出台了《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颁布《指导意见》之前,北京市就出台了这么一个文件,从2007年起市政府每年划拨5亿元的财政资金作为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鼓励和引导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政策出台后,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政策的作用在北京随后几年的体育产业发展中已经显现了初步的效果。

    第二,进一步做好基础性工作,完善保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各级体育部门要继续投入力量,逐步探索建立体育产业统计的长效机制,为政策出台提供支持,为社会投资提供依据,切实调动各方资源,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要加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这一点在大家讨论的时候,许多同志都提到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人才、资金、土地、市场、政策等诸多外部因素中,人才是第一位的。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体育产业总体上是服务性的产业,其核心和源头就是创造、创新和创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智慧、智力和技能。所以,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必须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来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开阔视野、富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各级体育部门要加强体育产业的组织机构建设,形成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发挥科研、院校的智力优势,形成体育产业研究和决策的智囊团。

    第三,结合各地“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有重点地推进体育产业工作。2010年是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五年一规划,规划管五年,各地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逐项贯彻《指导意见》要求,将体育产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提出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和措施。要使体育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第一位的任务是搞好规划,规划决定我们的方向,规划决定发展,规划也决定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划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规划搞好了,可以使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益;反之,则容易造成体育资源浪费,甚至破坏体育资源。同时,各地体育部门要立足于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在科学把握和界定的基础上,把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的体育资源推上市场,结合各地发展水平和体育产业资源禀赋特色,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把体育资源转化为具体的产业项目,实施重大体育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第四,注重部门合作,共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体育产业工作取得的进展和突破,都离不开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指导意见》本身就是各部门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体育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这些问题很多都不是体育部门可以独立解决的,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多项政策和措施,如财税政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场馆规划建设和运营、体育市场规范发展和监督管理、区域发展布局与示范区建设、品牌赛事活动培育、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等,都需要相关部门的多方配合。各级体育部门要总体规划、分类实施,组织有关力量,联合有关部门,对《指导意见》中提及的重点行业、重要政策、主要措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第五,加强借鉴学习,丰富工作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文化、旅游等兄弟行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总结和梳理,不断的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指导意见》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细化,并提出相关政策细化、落实方案建议。做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还要充分发挥体育界“全国一盘棋”的优良传统,做到上下呼应,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些在全国层面上暂时还不好突破的政策,我们要争取地方先行,在地方层面先有所突破,对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各地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从实际出发,寻找探索最适合本地特点的体育资源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产业项目,为全国的体育产业工作积累经验。

    同志们,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围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做好今年的体育产业工作对我国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刘鹏局长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实现体育产业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谢谢大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