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甘肃篇:为了对百姓的承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甘肃省许多国家级贫困地区,家底穷得“叮当响”,为维持工作正常运转,各地体育部门挖空心思,拆东墙补西墙。现如今,全省体育设施遍布城乡,农村体育“家当”齐全,健身活动如火如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年来,《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实施,为陇原群众体育发展注入新活力,体育人抢抓千载难逢大好时机,农民健身工程再次提速上档次,迈入一个从未有过的全新历史时期……

    “省上大领导都亲自观看咱篮球比赛呐,吹哨的都是国家级裁判,我们农民可有地位啦!”

    一块篮球场引发多效应

    放下红红火火的“马家牛肉面”生意不做,近两个月来,平凉市泾川县29岁农民马富兴每天都处在兴奋状态,跟随他的农民篮球队,快乐地奔跑在乡间农民篮球选拔赛中,支撑他的精神动力很简单——爱好篮球,渴望一路打到省城兰州;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住四星级高档宾馆……

    “省上大领导都亲自观看咱篮球比赛呐,吹哨的都是国家级裁判,我们农民可有地位啦!”马富兴整天咧着嘴,逢村里人就“牛哄哄”地炫耀一番。

    “我在外地打工,挣的钱以前全扔在麻将桌和酒桌上了。这次国庆节回家,正赶上乡镇篮球比赛,可高兴了。这个节过得轻松而有意义。” 兰州市榆中县和平乡农民赵铁蛋站在十厘米多厚的硬化水泥篮球场上,高兴地对记者说。

    其实,点燃农民马富兴、赵铁蛋篮球激情的,就是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就是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农民健身工程的建设。

    为改变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局面,缩小城乡体育严重不平衡的矛盾,近年来,省体育局对农村体育设施这块“短板”进行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全省679个乡镇和100个行政村实施“千乡镇农民健身工程”,这是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是全省每个乡镇配备价值15000元的体育器材,即:健身路径一套6件,标准篮球架一副,乒乓球台两副并拨付建设补贴经费5000元。

    这一举措犹如催化剂,加速了农村体育设施进程,极大调动了农民健身积极性,在“第一桶金”到位的情况下,各部门也很快拿出配套资金,全省14个市(州)的60个乡镇展开大规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高潮,所建的“健身中心”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面积都在2000平方米以上,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都进行了水泥硬化。

    “以前我只知道体育局是运动员的单位,没想到,现在我们农民的健身锻炼也纳入体育部门管辖范围了。”

    一片责任心惠及众百姓

    “好啊,赶上好时代了!以前我只知道体育局是办比赛的,是运动员的单位,和咱种庄稼‘下苦人’八竿子打不着边儿,没想到,现在我们农民健身锻炼也纳入体育部门管辖范围了。”

    “体育局群体干部成天忙里忙外村里跑,又是安装健身器材,又是检查工程质量,上次因路径质量有瑕疵,还狠狠地骂了器材商,要求全部无条件换新的。”

    ……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

    这是前不久记者在金昌市永昌县喇叭村采访时,群众七嘴八舌地称赞市体育局干部职工蹲点修建农民健身工程的场景。

    金昌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常年干旱,年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但艰苦的自然条件并没有让基层体育工作者望而却步,在市体育局局长吴建平率领下,全局干部职工连续三个多月吃住在乡村,严把工程质量关,“做的是民心工程,不敢有一丝马虎。”

    吴建平跑遍金昌乡镇、社区各个角落,哪里乡镇篮球架坏了,哪个社区体育器材过期了,都带领职工及时维修。“我们这样做,农民看到后很高兴,而对我来说,只是干了件应该干的事。”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金昌市永昌县喇叭村,一座座宽敞现代的农家庭院和开阔整齐的街道映入眼帘,“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标语赫然醒目。篮球场上,一群小伙子正争先恐后地拼抢投篮进行比赛;乒乓球台前十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排队轮流打球;五颜六色的健身器械上,老人们转腰、踢腿其乐融融。这些城市里司空见惯的场景,如今已真切地成了西部沙漠戈壁农民的日常生活方式。

    今天的甘肃,即使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每个人也都感觉到政府对他们健身权益的维护越来越多……

    “现在不同了,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我们农民也要有精神追求呐,在致富路上活出个精、气、神来!”

    一个指导员带动一大片

    茫茫戈壁滩上,河西走廊祁连山脉深处,常年活跃着一支生龙活虎的农民篮球队——酒泉市瓜州县南岔村农民篮球队。提起队伍的领头羊、当地棉花收购大王马吉建的名字,十里八乡无人不知,个个赞不绝口:“这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我们农民欢迎!”

    46岁的马吉建是南岔村人,平时经营着一处棉花收购点,农闲和收购棉花之余别无所好,就是钟情体育: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样样都喜欢。

    前年和去年,他先后两次参加省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回来后就在县体育活动中心的指导下,组织举办了南岔村农民篮球赛,从竞赛规程的制定到秩序册的编排,他都乐此不疲,“赤膊上阵”。

    比赛吸引了十里八乡的农民篮球爱好者参赛。“清一色泥腿子农民,不请外援助阵,主要培养本土体育爱好者”。几天里,村里像过年似的,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附近亲戚串门观看。人们赞道:这是我们农民自己的“NBA”!

    马吉建自豪地对记者说:“我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我应尽的职责。要放在前些年,体育活动农民大都不情愿参加,认为种地干活就是体育锻炼了,所以只能采取奖品刺激:被单、喝水杯、洗涤用品等,现在不同了,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舒心,兜里有钱了,我们农民也要有精神追求呐,在致富路上活出个精、气、神来!”

    “保障农民健身权益不能喊在口头上,必须创造条件加大投入,老百姓的认可就是我们工作的政绩。”

    一幅蓝图绘就美好未来

    有一种力量叫承诺,有一份坚守叫苦干。《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让农村体育一跃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点,继2009年全面完成全省“一乡一站(文体活动站)”建设任务后,2010年全省完成66个乡镇高标准农民健身工程;与此同时,2009年全省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多人;2010年,甘肃省体育局再拨专款100多万元,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6000多名,目前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19995名。

    下面的数据令人鼓舞的同时,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2011年初,省长刘伟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向全省人民郑重承诺:在“十二五”时期,每年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新建100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五年在全省乡镇及社区建设500个体育健身中心。

    蓝图已经绘就,贯彻责任在肩。省体育局局长杨卫对记者说,我们局领导班子有个共识,保障农民健身权益不能喊在口头上,必须创造条件加大投入,贯彻落实好《全民健身条例》是当前甘肃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要切实做好“三纳入”,主动将体育工作放到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老百姓的认可就是我们工作的政绩,咬定目标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

    王 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