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大巡礼·贵州篇

 龙舟运动深受欢迎
 

地处祖国西南的贵州省,山川秀美、文化多样、气候宜人。它拥有占全省总面积92.5%的山地和丘陵、61.9%的喀斯特地貌。在目前世界已开发的15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占了10种,其数量、类型之多,在全国首屈一指。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贵州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过程中,贵州省利用自己独特的自然、生态、文化和历史资源,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与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传承民族体育相结合,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打造了一道与众不同的全民健身风景线。

户外大赛令人眼花缭乱

农历五月二十四,贵州清水江流域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4万名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喜气洋洋地云集在台江县施洞口,欢度为期4天的独木龙舟节。放眼望去,只见参加比赛的男选手清一色穿着家织的深紫色亮布衣和蓝色布裤,腰扎镶着银泡的腰带,头戴黄色马尾斗笠,精神抖擞地缓缓迈步将龙舟抬进水里。在各族同胞的注视和呐喊中,龙舟手们开始了竞渡。顿时,江面上锣鼓喧天,舟上的人随着划水的节奏齐声大喊——“嗨!嗨!”岸上的亲友也跟着龙舟奔跑,高声叫喊,整个场面气势磅礴,扣人心弦。

这是贵州极具民族特色的户外活动的一个经典瞬间。在当地,形态类似而又内容丰富的户外活动已成为一大特色。因其自然地理特点,贵州省成为全国较早开展山地户外运动和举办相关赛事的省份之一,每年户外活动遍布贵州各地,带动了一股户外体育和全民健身热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依托丰富的水资源,重点打造以漂流、皮划艇激流回旋和龙舟为特色的水上全民健身活动,施秉县杉木河漂流节和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赛事已成为品牌项目,每年吸引几十万群众参加。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乌蒙山脉重峦叠嶂,是开展汽车运动和山地自行车运动的理想之地。全国汽车拉力赛六盘水站比赛已连续举办4年,成为国内汽车拉力赛的重要赛事;毕节百里杜鹃花山地自行车赛每年吸引全国十几个省市代表队前来参赛。

遵义弘扬红色文化,在历史名胜娄山关举办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安顺市挖掘民族特色,包装原始古朴的“蜘蛛人”,打造格凸河攀岩品牌。另外,贵阳市迎新年全民健身跑、黔灵山迎新登高、清镇越野跑比赛、铜仁国际龙舟邀请赛、黔西南万峰林徒步大会、龙里县的滑翔伞优秀选手赛等都已经形成传统。

如此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让当地百姓倾情投入,其乐无穷。随着户外活动的举办,体育健康、运动快乐的理念播撒进千家万户,贵州各族人民也亲眼见识了健身的魅力,体会到参与的乐趣。

户外运动成为健身特色

安顺市镇宁县,平日安静的街道在每年9月的这一天都人头攒动,当天举办的黄果树半程马拉松赛创造了万人一起奔向黄果树风景区的奇观。镇宁实验小学的张小蝶跟一位同学站在出发的队伍中,还是小学生的她个头只有别人的一半,挤在人群中显得特别瘦小。“我们本来要参加迷你马拉松比赛的,没想到报成了半程马拉松。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就是来参与的,不管能跑多远,试试看吧。”小姑娘扬起稚气的脸庞笑意盈盈。

在贵州,像张小蝶这样的重在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人从老到小,数不胜数。“开展户外活动对我们当地全民健身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谈到举办户外活动的收获,贵州黔西南州体育局局长胡丹录告诉记者。黔西南州结合良好的地理优势打造了晴隆24拐汽车爬坡赛、万峰林徒步大会、山地运动会等户外体育赛事品牌,更让户外活动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这里的群众对参与户外活动已经形成了共识,热情很高。今年的万峰林徒步活动首次尝试收取报名费,大家依然非常积极踊跃。”他说。

户外赛事活动也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以万峰林为例,在2009年第一次举办万人徒步活动后,随后春节7天万峰林风景区的旅游人数就达到了40万人,首次超过著名的黄果树风景区。胡丹录说:“我们缺乏场馆设施,因此就把很多全民健身的工作推向了户外。我觉得户外活动是开展全民健身非常好的场所,也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很好的舞台。”

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场地设施匮乏、事业经费不足一直制约着贵州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因此,贵州当地体育部门在加强标准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强了山地户外运动非标准场地设施建设,为群众锻炼提供更多的场地。近年来,贵州各级政府在城市公园、江河沿岸和山地公园里加强了登山步道、健身广场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贵阳市的黔灵公园、森林公园,遵义市的红军山,都匀市的斗蓬山,六盘水市的人民广场和毕节市的爱民广场等,都是市民健身锻炼的好去处。在被称为“全民健身大超市”的黔灵公园里,无论春夏秋冬,从清晨到傍晚,前来享受户外健身快乐的人络绎不绝。据统计,平时每天到黔灵公园休闲锻炼者有近3万人,周末达5万人之多。此外,贵州省还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达240多项,经常开展的有50多项。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的全民健身活动,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户外活动推动全民健身

户外活动蔚然成风,已成为贵州各地的一种时尚运动,丰富多彩的山地户外运动,拓展了全民健身活动的空间,丰富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文化内涵。“目前贵州省九个市、州、地都有各自的特色赛事,”贵州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介绍说,“开展山地户外运动,对于推动全民健身,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更是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贵州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十一五”期间贵州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5年中国家和省共投入资金1.82亿元,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01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45个(条),雪炭工程16个,全省体育系统新建各类体育场地14个,体育场地新增总面积为266.7万平方米。从2011年起,当地政府部门把全民健身工程建设项目列为当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纳入贵州省的“十大民生工程”建设中。《全民健身条例》颁布以后,贵州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条例》的贯彻落实,要求全省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上要开创新局面,在建设体育基础设施上要有新拓展。

主打户外品牌,是贵州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独到经验,也是贵州当地政府部门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在建设旅游大省的战略部署中,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宣传、文化、旅游、农业、体育‘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对于全省的体育和全民健身工作,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强调,发展贵州的户外运动休闲产业,更需要注入贵州多彩文化的内涵。不仅要满足大众康体健身的体育需求,同时还要将体育和文化结合得更紧密,更好地发挥文化在体育产业中的支撑作用。他提出,今后,是否能把“户外运动会”改成“体育休闲节”,强调参与快乐,让人们感受更多贵州的多彩文化,使贵州的户外运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