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新疆篇 和谐体育 健康天山

     天山南北,雪线之下。新疆舞、马奶酒、冬不拉、手鼓,勾勒出一幅多姿多彩的西部风情画。如今,能歌善舞的新疆各族人民沉浸在体育运动中,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篮球……遍布全疆各地的健身人群铺陈出一幅更加壮丽的图景。

    当东方的第一缕霞光,穿过乌鲁木齐市体育公园的一棵棵百年老榆树,洒落在一张张因运动而泛红的脸庞上,整个城市已经被这样一群群热爱健身的人们,舞动得活力四射。这里就是天山的早晨。(楷体)

    体彩扮靓五彩天山

    清晨8点多,家住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胜利路办事处的李建大爷和往常一样,出现在体育公园杨式太极剑队伍中。在这个队伍里,有数十名老年剑友和他一起舞动着太极长剑。放眼望去,公园里有打太极拳的、舞木兰扇的、跳健身秧歌的,还有一群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阿姨正和着音乐的节拍跳起了新疆健身操,个个精神抖擞,释放着运动的活力、共享健身的快乐。

    乌鲁木齐市体育公园占地面积83亩,是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150万元建设而成的,拥有2个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网球场和83条体育健身路径。每天这个公园吸引体育锻炼的各族群众达到5000人次以上,参加健身的有老年人、中青年、少年学生和儿童。锻炼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篮球、网球、羽毛球、健身路径、轮滑、健步走、体育舞蹈、太极拳剑、秧歌……多姿多彩的健身活动成了天山脚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像乌鲁木齐市体育公园这样的群众体育健身场所还有很多,遍布天山南北的城市社区、牧区、乡村、工矿企业、学校。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记者遇到了原东风机械厂的冯大伯,他一大早倒两次车专门到公园来打球。8张乒乓球台错落有致地摆放在空旷平坦的地面上,围着球台等候打球的人数着比分,帮着捡球。“我打了16年乒乓球,以前我们小区有1个案子,印象中应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木头做的,去年亚运会期间增加到现在的3个。”不过冯大伯更喜欢到公园里与球友们一起感受运动的气氛,“我就喜欢这项活动,文明,比打牌好,打牌还会脸红呢。” 

    截止到2010年,新疆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全民健身方面的累计投入约7亿元,用于加快建设城镇社区健身路径、广场以及县、乡、村各类场地设施,把体育和健康送到了各族群众中,体现了党和政府“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的社会作用。与此同时,体彩公益金在加速现有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李光明介绍,在2011年,自治区体育局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补助经费已达150万元。各地在实践中还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开放模式,比如克拉玛依全市实行“一卡通”进入所有体育场馆包括学校体育设施的好办法,便民利民,极大激发了人们的健身热情。   

    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经常会出现在练习太极拳的队伍中,而在少数民族健身舞蹈方阵中也闪动着许多汉族群众兴致勃勃的面孔。

    运动营造和谐天山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总人口59万,是乌鲁木齐人口最稠密的行政区。区内聚居着汉、维吾尔、回、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等40多个民族。在广场、在公园空地、在社区街道,随处可见参加体育锻炼的各族群众。

    天山区文体局局长闫玉凤谈到天山区群众体育工作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经过全局上下‘十一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如今晨晚练点活动人数固定在10.5万人,自由健身人数5.5万,学生锻炼人数11.3万,合计达到27.3万。天山区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46.2%。”

    这些年来,天山区文体局不断强化“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不断创新思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街道晨晚练点扩大到354个,群众体育团体已经增加到145个,拥有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67人,极大地满足了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推动新疆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体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天山区文体局借助城市体育社区运动会和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经常组织全区4个管委会、14个街道办事处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比赛。将各族群众从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吸引”到既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又能促进和谐共处的体育锻炼和比赛中来。

    当记者走在天山区的健身路径上,发现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经常会出现在练习太极拳的队伍中,而在少数民族健身舞蹈方阵中也闪动着许多汉族群众兴致勃勃的面孔。和谐之风洋溢在天山脚下,体育使各族群众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团结,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那达慕”、“肉孜节”等民族传统体育系列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提升。(楷体)

    万里长廊构建健康天山

    自《全民健身条例》正式施行以来,新疆体育局高度重视,在全区做了大量工作,并结合新疆实际,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2015)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近两年来,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新疆采取了以扩大“三纳入”覆盖面为重点,推动各级政府履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全力抓好《全民健身条例》的深化落实,为促进新疆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确立的民生建设年。据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李光明介绍:“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援建计划和自治区体育局工作安排,2011年共建设32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其中国家体育总局资助的2000万元已全部用于该建设中。各类群众体育组织基本覆盖城乡,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民健身条例》的推动下,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成了‘月月有活动,月月有新意,月月有高潮’的新局面,为新疆营造了浓郁的全民健身新热潮。”目前在新疆围绕各重要节点开展的“那达慕”、“肉孜节”等民族传统体育系列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提升。全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47万,占全区总人口的23.8%。体育健身已成为各族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如今,“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工程”建设也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五年间共计投入33415万元,建设了伊犁州、博州、昌吉州、巴州、克州、兵团、三屯碑训练基地等7个“民康工程”,哈巴河县、温泉县、塔城市、拜城县、岳普湖县、疏勒县、策勒县等12个“雪炭工程”;为全区各地州市配发了137套全民健身路径、1257套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建成了若羌县、青河县等四个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以及35个乡镇和3004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了全区85个县(市)的全民健身精品广场工程。

    和谐体育,健康天山。体育设施在不断改善,带动着人们健康生活理念的悄然更新,天山南北正掀起全民健身的新高潮。(姚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