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观点 > 正文
下好全民健身这盘棋
发布时间:2017-02-14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纵观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全民健身从未像今天这样,地位如此重要,价值如此凸显。过去一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继印发,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全民健身新的发展坐标,既有立足于提升国民体质、拉动产业消费的现实考量,更着眼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长远大计。

当百姓的健身意识从初步觉醒变为广泛共识,当群众体育活动从政府包办变为多方参与,全民健身历经多年的开展,已然铺就较为坚实的基石,形成持续向好的氛围。但随着体育成为生活“必需品”和社会新时尚,大众升级版、个性化的健身需求,倒逼全民健身既要持续保证“量的供给”,又要做好“质的提升”。以新思路撬动发展的杠杆,破解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才能抓住全民健身的“牛鼻子”。

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度融合,为全民健身带来新机遇和发力点。在慢性病、亚健康日趋严重的当下,将防治疾病的关口前移到体育锻炼环节,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选择。借助大体育、大健康理念的普及,将这项民生工程提升到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层面,从而打破人均场地设施不足、缺少科学健身指导等瓶颈,既是回应百姓关切之举,也有助于释放全民健身的潜在能量。

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不相适应,被视为新时期体育发展的短板之一。尽管近年来通过“雪炭工程”“三边工程”等惠民便民举措,逐步开垦出普惠性公共体育服务的土壤,但在覆盖面、城乡均衡、精准服务等方面仍存在死角和痛点。这也是体育管理部门的突破口,除了自身要面对新的角色定位,还要以体制机制的创新盘活各方资源,让政府、社会、大众三股力量持续产生化学反应。

如今,全民健身已超越体育范畴,“触角”伸向素质教育、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大众创业等诸多领域,由此衍生的多元功能,是对过往“重竞技,轻群体”的资源配置方式的进一步纠偏。对全民健身的理念、发展路径、管理模式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重构,是在驶入发展“快车道”之后,确保行稳致远的应有之举。

植根于民、服务于民、全民共享,这是全民健身的核心价值,亦赋予其生生不息的活力。谋篇布局下好这盘棋,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福祉,对国家和民族而言,未来都将得到丰盈收获。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郑轶)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