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体育十年回眸—走过成熟走向新纪元

    清晨的天坛公园,古老的建筑在晨雾中似乎还未苏醒,一支以老年人为主力军的健身队伍就已经在这里集结,迎接新一天的开始。今年63岁的胡阿姨告诉记者,她和老伴每天早晨都来这锻炼,从8点半一直到10点半。“在这七八年的时间里面,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了,健身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了,”胡阿姨说。的确,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了全国老年人积极响应,特别是在近10年的时间里,拥有1.85亿人口的老年人健身活动已经逐步走向组织化,全国各地的老年体育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对于老年人来说,体育锻炼最初大部分都来自于‘玩’,自娱自乐嘛。但一直以来,‘赛’的形式在我国老年体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张发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在老年体育当中加强“玩”的体育理念,10年间,全国各省区市都更加注重推广一些适合老年人开展的轻松、缓慢、柔和的活动项目,如近年来广受欢迎的柔力球、气排球和这两年来在黑龙江兴起的“快乐舞步”等。这些项目都相对简单、易学、轻松且具有趣味性,老年人能从中体会到“玩”的乐趣。同时,注重让老年人从自娱自乐中科学健身,给他们以科学的理论和行动指导,如将“行走”逐渐细分为散步行走、山地行走、越野行走等,将“玩”的体育更加细化和科学。
    如今,像天坛公园一样热闹的晨、晚练场所在全国各个城市都随处可见,全民健身场地与器材数量在10年间的迅速增长,对于老年体育的发展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因为这使得老年人体育的组织化和社会化成为现实。据张发强介绍,在各地老年人体育协会的组织和推动下,让开展健身活动需要的场地、器材、装备等硬件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障。特别是近5年,全国各省区市老年体育协会更趋成熟,有的甚至已经突破了体育的限制,由单一行政管理走向社会公共服务,把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将“家业”变“产业”,而且将老年体育文化的精神传达给社会,突出了老年体育的“福文化”和“孝文化”。
    “从2002年到2008年,全国的老年体育已经趋于成熟,”张发强介绍说。2009年8月8日,首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拉开了序幕,从此中国的老年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全运会”,并由此掀起了老年体育发展的新高潮。2011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老年体育用地、场地建设、组织建设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而且把举办第二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纳入规划内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中也对老年体育发展作出重要表述,至此,中国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迈入了新纪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