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声音 > 正文

谈平昌冬奥会——采访中寻找答案

发布时间:2018-02-27     信息来源:中国体育报

  从1924年法国的山陲小镇夏蒙尼,到2018年韩国的滑雪胜地平昌,冬奥会走过了94年、23届的漫长岁月;从2月6日初到平昌,再到26日与这座城市离别,我也度过了20天难忘的日子。在这20天的采访中,我见证了冬奥赛场上发生的各种情景,有刘佳宇夺银后在阳光照射下明媚的一笑,也有徐梦桃拖着伤腿独自走过混采区落寞的背影;有范可欣被判犯规后眼角流下的泪水,也有武大靖夺冠后随他飘动的五星红旗。

  这些场景带给人们的有感动、有遗憾、有欢呼也有叹息,然而带给我的只有一个疑问,一个从我到平昌第一天就藏在心中的疑问:什么是奥林匹克?

  这20天我问了很多人,他们也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答案很多,角度也不同。有人说是公平,是一个各国运动员在公平的条件下相互竞争的大赛;有人说是交流,是不同文化的国家的交流和融合;有人说是荣誉,是身披国旗,站上领奖台看国旗徐徐升起的光荣;也有人说是快乐,是在体育中挑战自己,回归自我的快乐时刻……

  他们的答案都正确,但又都让人觉得缺少了什么,细想之下也没有任何一个词语能将它概括。奥林匹克就是奥林匹克,它是一个符号,对这个符号的象征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我所看到的奥林匹克,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自我,是保障团队在背后孜孜不倦奉献,也是媒体工作者尽心尽力做宣传报道……人们看到的是常馨月在阿尔卑西亚跳台滑雪中心的惊世一跃,看不到教练王建勋陪着她赛前奔波比赛,争取冬奥会入场券;看到刘佳宇获得中国单板滑雪首枚冬奥会奖牌,看不到领队为了单板各支国家队发展所做出的辛勤工作;看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作为雪上梦之队屡获佳绩,看不到体能教练牛雪松为了他们康复而日复一日的治疗和陪伴;同样,还有团部和后方保障团队的默默付出。我们应当铭记这些人,在赛场和幕后,他们都是英雄。

  20天的平昌之旅还没给出明确的答案,转眼间冬奥会就奔向下一个四年。2022年,北京,这座曾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城市将携手张家口崇礼举办冬季奥运盛会。又一个奥运周期,北京准备好了吗?也许仍在准备着,但正一点点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在“恶补短板,全面参赛”的目标下,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雪车等项目在平昌迎来了首秀,随着各支国家队的相继建立,相信四年后的北京中国队能“全面开花”,跨界跨项选材也在有序开展,郭丹、耿文强等跨项运动员在平昌都有精彩表现,证明了跨界跨项选材是快速补齐短板的不二法门。随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冰雪运动的普及正卷席大江南北。

  或许这就是奥林匹克,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迈向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