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冬奥顶岗实习生谷邈:人在平昌 心系北京

发布时间:2018-03-19     信息来源:中国体育报

  在平昌冬奥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派出了41名顶岗实习生,他们既是平昌冬奥会的普通工作人员,还身兼学习冬奥会运行经验、学以致用服务于北京冬奥会的重任。谷邈是其中的一名实习生,她是北京冬奥组委派出的三名在平昌冬奥会市场开发部工作的顶岗实习人员之一。

  谷邈在去年7月通过社会招聘进入北京冬奥组委,在市场开发部赞助销售处工作,去年12月9日她抵达平昌,开始了在平昌顶岗实习的日子,到冬残奥会结束,她一共要在平昌102天。谷邈表示:“平昌冬奥会是我的第一次奥运之旅,能够从去年12月份就来实习,经历冬奥会最后的筹办阶段、冬奥会赛时、冬奥会和冬残奥转换期及残奥会赛时,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和经历。”

  平昌冬奥会的所有赞助企业和持权转播商都要将相关文件上传至shaRing平台——这是一个国际奥委会用来与利益相关方实现信息共享,密切合作和交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谷邈在平昌100多天里,主要工作是查看赞助企业和持权转播商上传至shaRing平台的营销方案中涉及平昌组委会及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内容,比如会徽、吉祥物、赛事景观等是否符合标准,赞助商提交的方案包括新闻稿、宣传片、广告、在社交媒体宣传计划、企业促销品、制服,包括展馆展示的设计等每一个细节都需要逐一进行审核。

  谷邈所在的权益激活团队一共有8人,“90后”居多。“这个团队很年轻,很有活力,工作效率很高。”谷邈说,“每个人负责一摊事,这个人就是直接责任人,与利益相关方直接沟通, 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谷邈和一名来自东京奥组委的实习生是这个团队里的两名“外国人”,而东京的实习生是韩日混血,韩语交流无障碍,团队中只有谷邈一人不会韩语,“不会说韩语确实给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在具体工作的分配上也受到了限制。团队讨论或者会议完全是用韩语进行的,赛前和赛时期间每位同事的工作量都很大,没有时间专门翻译给我,我只能尽量帮着团队分担一些压力。” 不会说韩语的谷邈并没有因为语言的障碍而给自己减负,她尽量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充实自己的实习工作,比如国际奥委会需要平昌组委会提供所有赞助企业赛时期间在主办国的线下营销活动信息,谷邈就将企业提交的相关审批请求和资料进行收集、汇总、整理成演示文稿发给国际奥委会的对接人,就每日每个赞助伙伴提交的审批请求进行记录,数据统计等。

  为了保证赞助企业和持权转播商在赛时提交的审批请求可以及时处理,权益激活团队从赛前一周开始实行倒班制。分为两个班次,早7点到下午4点或下午3点到晚24点。实习生以观摩学习为主,并没有硬性的任务指标,在赛前一个月时每日的审批量都在80至100条左右,在冬奥赛时每天审批量在30至50条。冬奥会开始前一周,谷邈和同事们就没有休息日了,当然,这也是她集中观摩学习的最好时机,“赛时的这十多天,是跟着团队学习和自我学习的好机会,”谷邈说。

  100多天的时间身处异乡,谷邈坦言:“人在平昌,心系北京。”去年12月15日,谷邈刚来平昌实习的时候正是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发布的日子,那天所有实习人员都来到团长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徐济成的房间,大家一起围坐在地板上,翘首等待会徽揭晓的那一刻。“第二天我们又提前定好闹钟,用手机上网抢购限量版带有会徽标志的特许商品。”谷邈说。

  最近几年谷邈一直在国外上学、工作,春节很少和家人一起过,这次在外出差3个月,她的家人都很支持、理解,平时休息时也经常和家人视频,“家人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要尽量多学本领,学知识,我能感受到家人对于冬奥会更加关注了,他们如果在新闻中看到了涉及北京冬奥会筹备的内容,都会及时跟我分享。”大年三十,虽然没能陪伴家人,但谷邈和北京冬奥组委观察团、实习团的同事们一起来到中国之家,大家过一个很有年味儿难忘的春节。